鮮食玉米,是我國玉米產業“調結構、轉方式”的特色經濟作物,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7月10日至12日,2020年中國北京鮮食玉米大會暨北京鮮食玉米節在我區舉行,大會以“上云端嘗新鮮 購營養 更健康”為主題,以種業引領服務我國鮮食玉米全產業鏈升級。
據了解,北京已連續舉辦了5屆鮮食玉米節。本次活動由中國種子協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通州區政府主辦。主會場在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同時設置了房山石樓基地、密云河南寨基地、海淀上莊基地、昌平南邵基地四個分會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活動采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模式召開,內容涵蓋鮮食玉米新優品種推介、科普知識傳播、線上論壇講座等。
作為農之“芯片”,種業在整個農業的地位不言而喻,新優品種的推廣應用至關重要。大會在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通州種業園玉米試驗示范基地種植了200多個鮮食玉米新優品種。
6月初,北京玉米種子檢測中心對大會參展品種進行了DNA分子指紋鑒定,根據結果取消15個真實性有問題的品種的參評資格。7月10日,評選專家組通過盲評的方式,從田間表現、果穗產量、外觀商品性及食味品質等指標進行了綜合評價,評選出“全國十大優秀糯玉米品種”“全國十大優秀甜加糯玉米品種”“全國十大優秀甜玉米品種”,為廣大種植戶選擇品種提供參考。
除了全國優秀品種發布,還有北京市鮮食玉米四優發布。大會通過對北京市鮮食玉米主栽品種、種植基地、銷售產品和銷售方式進行跟蹤調查和篩選評比,重點向市民推介本市鮮食玉米優質品種、優秀生產基地、優新產品、優勢銷售方式。
大會還打造行業首個線上展示全產業鏈產品、技術和裝備平臺,促進農民增收增效,帶動種業和產業發展,開發了云端系統和基地VR全景展示平臺。推出全行業首個小程序“鮮食玉米大會e+”,在小程序上開設云地展和云展廳,詳細記錄200多個展示品種在各生長期的特征。企業和參會者只要關注小程序,就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相關信息,實現便捷高效的云對接。
大會還設置了云觀品鑒與科普、線上品嘗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朋友對鮮食玉米新鮮、營養、健康等價值的認識,更多的消費鮮活、營養、健康的本地生產的農產品,帶動農民朋友更多地生產優質農產品,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生產消費互促進。
期間,還設置了中國北京鮮食玉米云論壇,匯聚鮮食玉米界著名育種專家、食品營養學家、美食烹飪師等,專題報告演示鮮食玉米育種和發展現狀、營養特點、烹飪方法。邀請育種家、流通商、加工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進一步開拓鮮食玉米的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