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農村委關于印發《天津市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涉農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精神,我委制定了《天津市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施方案》,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0年2月26日
(聯系人:種業管理處 劉訓江;聯系電話:88372568)
天津市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為元為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地位,堅持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為建設現代種業強市、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畜禽水產保種場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積極推進種質資源圃、畜禽基因庫和農業微生物資源儲存庫建設;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系統普查,完成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加強種質資源重要性狀鑒定與利用技術研究,積極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種質,為建設我市現代種業提供有力資源支撐和技術儲備。到2035年,全市建成系統完善、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和資源深度鑒定評價體系,力爭使我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創新、評價及利用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重點任務
(一)制定發展規劃,建立長效機制。按照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總體要求,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生態環境、規劃和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結合編制全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要以農業種質資源安全保護和有效利用為核心,規劃建設完善的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分級別、分類別、分區域、分階段提出保護利用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我市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配合)
(二)完善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建立健全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實施市、區兩級管理,形成上下有機銜接的保護機制。市農業科學院和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為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各涉農區也要明確區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啟動天津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改擴建畜禽水產保種場,推進種質資源圃、畜禽基因庫和農業微生物資源儲存庫建設。完善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實行統一身份檔案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企業、社會組織承接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任務,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科研機構和企業積極參與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網絡。(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涉農區人民政府,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具體負責)
(三)開展系統普查,做好收集管理。開展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任務。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地方特色品種收集力度,特別是天津小站稻、衛青蘿卜、天津猴雞和七里海河蟹等地方特色品種的收集,確保我市特色種質資源不喪失。開展農業種質資源鑒定登記工作,成立種質資源專家組,確定種質資源保護名錄,做好收集保護工作。鼓勵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和企業及個人登記其保存的農業種質資源。進一步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國內、國際交流,做好種質資源出入境審核工作,強化種質資源安全管理,做好農業種質資源引進風險評估工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涉農區人民政府,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具體負責)
(四)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優勢,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新種質創制研究,搭建專業化、智能化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發掘平臺。開展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深化重要經濟性狀形成機制、群體協同進化規律、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等研究,加快高通量分子鑒定、等位基因規模化發掘等技術應用。著重進行種質資源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鑒定評價,深度發掘優異種質、優異基因,構建種質資源分子指紋圖譜,強化育種創新基礎,為科學保護和高效利用農業種質資源提供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具體負責)
(五)開發利用資源,提升種業競爭力。完善種業創新技術體系,開展作物、畜禽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整合分子聚合育種和常規育種技術,推動種質資源有效利用。組織科研院所、高校和種業企業開展優異種質資源創制、開發及應用研究,規模化創制突破性新種質。建立健全資源共享體系,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融合。深入推進種業科研人才與科研成果權益改革,鼓勵保護責任單位開展資源創新和技術服務,支持創新種質上市交易、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支持我市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開展種質資源收集、鑒定和創新,鼓勵地方特色品種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培育以地方特色品種開發為主的種業企業,推動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涉農區人民政府,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具體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由市農業農村委牽頭,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等部門,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加強合作,明確分工,研究解決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的重大問題。明確部門責任,市農業農村委負責管理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涉農區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市、區兩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負責具體實施,并明確專職部門和人員負責,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按職責負責相應的工作。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納入市、區兩級相關工作考核,并做好督導落實。(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涉農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政策支持,加強基礎保障。各級財政部門按規定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作,農業項目和科技項目要優先向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傾斜。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合理安排新建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圃)用地,科學設置畜禽種質資源疫病防控緩沖區,不得擅自、超范圍將畜禽、水產保種場劃入禁養區,占用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圃)的,需經原設立機關批準。探索建立品種創新后補助政策,鼓勵育種單位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實行同行評價,收集保護、鑒定評價、分發共享等基礎性工作可作為職稱評定依據。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績效工資給予傾斜,可在政策允許的項目中提取間接經費,在核定總量內用于發放績效工資。(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涉農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獎懲制度,規范資金使用。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獎懲制度,總結在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不力的區、部門領導進行嚴肅問責,對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種質資源流失、滅絕等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各有關單位要依法依規進行資金管理和使用,保證發揮最大效益。審計部門要依法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相關政策落實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審計局、涉農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宣傳引導,依法保護資源。各相關單位要積極開展科普教育和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參與度。規范農業種質資源的獲取,依法依規查處侵占、破壞種質資源的行為,嚴厲打擊私自采集天然種質資源和非法向境外提供種質資源活動,防止優異農業種質資源流失。(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委、涉農區人民政府,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具體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