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氣溫逐漸下降,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此時是適宜種大白菜的好季節。
氮肥施用要適量
實踐證明,每生產1000公斤的大白菜需要從土壤中吸收2公斤左右的純氮。在施用大量有機肥的條件下應適當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量。施用適量氮肥有利于光合作用,是實現大白菜高產的關鍵。不過,大多數地區生產中實際施氮量都超過了需求量。過量施入氮肥,不僅大白菜外葉肥厚,包心差,產量和質量低,而且葉片含水量大,收獲后不耐貯藏,容易腐爛,生長后期易發生病蟲害。
除了用量適當以外,氮肥使用時間也很重要。在大白菜整個生育期,不同階段的需氮量是不同的。苗期很少,約占總量的2%;蓮坐期增加到28%左右;包心期的需氮量最多,約占總量的70%,因此氮肥的施用要前輕后重。大白菜的生育期較長,施肥管理要施足基肥。在老菜地上,土壤肥力高,適量施用有機肥即可,復合肥以磷、鉀為主。在新菜地上,既要重施有機肥,配合施用三元復合肥,也要注意有機肥與鉀肥混合施用。
提高磷鉀肥的施用比例
在基肥和追肥中增加鉀肥,有利于大白菜的包心和抗病性能。包心前期的追肥要重視施用鉀肥,包心期的大白菜如果磷鉀肥供應不足,則不易結球。目前在蔬菜生產中,往往忽視鉀肥的施用。適宜的施鉀量一般為每畝施氯化鉀12公斤或硫化鉀16公斤。施用方法最好分基肥和追肥兩次施用,基肥在定植時施于穴底,追肥在蓮坐期結束蹲苗后,結合施氮肥和灌水一起進行。
重視鈣肥的供應
通過基肥中施用過磷酸鈣,補充鈣元素,有利于預防大白菜“干燒心”病的發生。大白菜為喜鈣作物,若缺鈣,尤其是過量施氮容易引起干燒心病。控制氮肥和補充鈣肥是預防大白菜“干燒心”病的關鍵。補充鈣肥的方法,除了土壤施入含鈣肥料以外,也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法,噴施0.3%~0.5%的氯化鈣或硝酸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