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屆小麥文化節期間第四屆小麥文化節期間““割麥比賽割麥比賽””活動現場活動現場
本報楊凌訊(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朝陽 實習記 者吳凡)6月6至8日,以“傳承華夏農耕文明·禮贊祖國七十華誕·打造旱區種業硅谷”為主題的第四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舉辦。本屆小麥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小麥產業論壇研討會和楊凌蘸水面系列活動。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譚本剛,楊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副巡視員孫華,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PaulWeckler,中科院浙江所教授吳亮,河南工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馬傳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李春生、山侖、譚本剛、孫華、PaulWeckler共同為第四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啟幕。李春生宣布第四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割麥比賽開鐮。經典誦讀《情系大地愛我中華》、歌曲表演《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個個精彩節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楊凌作為我國首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也是全國唯一的以農業為特色的自貿試驗片區,被譽為“中國農科城”,在小麥、油菜等農作物育種方面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在全國有300多個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近年來,楊凌以打造我國農科高地、旱區種業硅谷為目標,依托產學研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從管種子向管種業、從重產品向重產業、從傳統模式向新業態轉變,進一步強化創新要素、企業主體和成果轉化,實現了科研領航、招大引強、產業集聚、突破發展。楊凌小麥文化節是楊凌示范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必將為楊凌示范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介紹,楊凌小麥文化節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系列活動曾受到《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中央及省級媒體的關注報道和小麥主產區的重視支持。第四屆小麥文化節將提升小麥文化價值、展現獨特深厚的面食文化,在辦好論壇研討和現場活動的同時,重點推出楊凌蘸水面這一品牌,力求從文化、產業等方面服務鄉村振興和國家糧食安全,更好履行楊凌國家使命。
本屆楊凌小麥文化節由楊凌示范區管委會主辦,楊凌小麥產業研究中心承辦;楊凌示范區展覽局、楊陵區委區政府、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宣傳部、楊凌示范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楊凌示范區現代農業和鄉村發展局、楊凌示范區產業投資促進局、楊凌示范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農業科技報社、楊凌融媒體中心、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陜西國防工業技術學院、楊凌食文化研究會、楊凌文化產業協會等單位協辦。全國小麥主產區嘉賓代表、小麥相關產業企業家、專家學者、研學學生、媒體代表等約4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本次活動期間,還舉辦了論壇研討以及群眾性參與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了提升小麥文化價值,傳承農耕文化,強化楊凌在小麥產業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6月6日上午,在第四屆楊凌小麥文化節開幕后,小麥產業發展論壇也如期舉辦。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譚本剛、首席研究員譚斌,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國際精準農業專家PaulWeckler,中科院浙江所教授吳亮,河南工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馬傳國,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市場信息處調研員胡斌等國內外小麥產業領域相關專家教授,企業家、研學學生等2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為我國小麥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期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譚斌從《可持續膳食視角下的小麥產業發展思考》角度出發,在多視角下對小麥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探析。他指出,“健康膳食”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與關鍵,而“可持續膳食”能夠決定我們的未來,要積極構建我國糧食營養健康多元化主食產品新生態,不斷創新營養健康谷物產品,將打造中國主食營養健康升級這件民生創新工程作為重點來關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國際精準農業專家PaulWeckler圍繞《美國小麥采收后的貯藏實踐》的主題,對美國小麥產業的育種、收割、運輸以及貯藏等問題進行了演講報告。
同時,現場還以“小麥產業發展”和“農耕文化與文化產業論壇”為主題舉辦分組論壇,邀請在場相關領域專家、教授對小麥文化產業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影響、人類膳食健康和小麥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現場探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與工程學院教授杜雙奎對本次小麥文化節以及小麥產業發展論壇的舉辦表示非常認可。他認為,這次小麥文化節的舉辦有著非常深遠和現實的意義,通過舉辦這種活動和研討論壇,可以讓科研人員和消費者對國家提出的種植、加工、消費一二三產融合等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對我國特色小麥、優質小麥有更清晰的認知,也對后期小麥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楊(yang)凌(ling)小(xiao)麥(mai)產業(ye)(ye)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玉表示(shi),通(tong)過(guo)(guo)舉辦(ban)楊(yang)凌(ling)小(xiao)麥(mai)文化節(jie)小(xiao)麥(mai)產業(ye)(ye)發展論壇(tan),能(neng)夠在穩定(ding)糧食(shi)產量(liang)的基礎上,合(he)理進(jin)行產業(ye)(ye)結構調(diao)整,成(cheng)為指(zhi)導小(xiao)麥(mai)產業(ye)(ye)發展的風向(xiang)標。希(xi)望通(tong)過(guo)(guo)該(gai)活動的舉辦(ban),將(jiang)小(xiao)麥(mai)文化節(jie)打造成(cheng)為全國小(xiao)麥(mai)育種(zhong)和小(xiao)麥(mai)產業(ye)(ye)領域具有廣泛知名度(du)的品牌會(hui)議(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