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農藥,聯合收割機10多分鐘就完成一畝油菜的收割,高速插秧機很快將一畝水田插上綠油油的水稻……5月10日,由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農機事務中心聯合主辦的“油菜綠色、高效、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現場觀摩會,在瀏陽市古港鎮梅田湖村舉行。來自省內外12家廠商的22臺農業機械化器具,在150畝油菜田和水田上“大顯身手”。
湖南是全國油菜栽種面積最大的省份,但機械綜合化生產水平僅57%,其中機播為27%,面臨著油菜生產中機械化應用程度偏低、農機和農藝結合不好等實際問題。為提升湖南省油菜機械化生產效率和效益,助力油菜產業產值過千億元,此次現場觀摩會展示了“優質稻+油菜”兩熟種植模式下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水稻機械化播種技術、適合機械化生產的油菜品種、油菜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以及油菜產品加工技術等。其中,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選育的灃油系列油菜品種引人注目,其最新科研成果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灃油320,全生育期低于176.1天,株高165厘米左右,試驗中畝產141.84千克,含油量40.35%,非常適合機械化種植。
目前,在瀏陽市古港鎮梅田湖村,灃油系列適合機械化的品種及全程機械化示范面積2000畝,實收部分田塊測產平均畝產達139公斤,比示范區周邊平均畝產增產20公斤左右,減少用工4個左右,畝增效益200元以上。“湖南將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達70%左右。”湖南省農機事務中心主任龔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