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關于印發2019年全省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皖農辦種〔2019〕47號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農委),廳屬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積極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切實推進我省種業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強種業市場監管,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農辦種〔2019〕12號)要求,現將《2019年全省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19年4月8日
2019年全省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強化種業市場監管,提升農作物及畜禽種業質量水平,推動現代種業發展,保障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為基本遵循,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監管模式,全面落實責任,強化監管措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培育寬松便捷、信息暢通、公平有序和安全放心的種業市場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為重點,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增強我省種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建設現代種業奠定堅實基礎;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種”,加強種業法制體系建設;以專項檢測和監督抽查為切入點,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明確轄區內農作物及畜禽種業市場監管重點,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強化對種子生產基地、生產企業等重點區域、主體的監管,有效遏制套牌侵權、制售假劣、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等違法行為的發生;扎實開展種畜禽質量監督檢測,不斷提升畜禽質量水平;以培育企業守法經營為抓手,強化主體守法意識,促進種業市場秩序根本好轉,從源頭上保障全省農業生產安全。
三、重點任務
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明確轄區內農作物及畜禽種業市場監管重點,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注重加強日常監督檢測,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2019年,在全省范圍內重點開展以下專項監管行動。
(一)種子市場專項檢查
以縣(市、區)農業主管部門為主體,組織開展以種子集貿市場及基層種子門市部為重點的春秋兩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春季,重點是種子市場上銷售的雜交水稻、雜交玉米、棉花、蔬菜等農作物品種;秋季,重點是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品種。重點是種子標簽、使用說明和二維碼制作、品種審定和登記、引種備案信息、品種權許可、生產經營檔案和種子質量,加大對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抽查未抽到的省內種子企業品種,以及省外在我省設立的辦事處、分支機構、銷售中心、銷售團隊、品牌品種經營人員銷售的品種。種子市場檢查覆蓋面不低于70%,種子樣品抽查覆蓋面不低于被檢查經營門店的50%。
與外省接壤的市、縣要主動與周邊省市對接,加大區域協作。圍繞制售假劣及套牌侵權雜交玉米、小麥,同山東、河南等省合作;圍繞制售假劣及套牌侵權水稻種子,同江蘇、湖北、江西等省合作,開展聯合專項治理。省際交界區域的種子市場檢查覆蓋面不低于90%,種子樣品抽查覆蓋面不低于被檢查門店的60%。
自2019年4月開始,4月15日前完成春季市場檢查和抽樣工作;4月25日,省種子管理總站將部級樣品按照檢測任務寄送至相關檢測結構;4月底前,各市將專項檢查工作總結、市場檢查結果匯總簡表和專項檢查中現場查處的違反標簽、主體備案等有關規定的處理結果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和省種子管理總站。
(二)制種基地和參試品種轉基因檢測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對轄區內制種基地進行全面排查,審核制種企業生產經營資質、生產品種等信息,建立雜交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基地的電子檔案。在種子生產關鍵時節,省農業農村廳將開展對種子生產基地品種的真實性和轉基因的抽樣檢測,從源頭上打擊無證生產、侵權生產和套牌等違法行為。嚴把品種試驗審定關,在品種試驗階段,要對所有參試品種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發現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要立即停止試驗,并停止相關申請者參試資格。
檢測6月份開始,12月份結束。
(三)種子企業監督抽查
加強對玉米、水稻(含雜交稻和常規稻)、棉花及部分蔬菜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抽查。重點抽查企業生產經營資質、生產經營檔案、種子標簽標注及種子質量。對于近3年來在各種監督檢查中發現有問題或者發生重大質量事件、遭投訴舉報較多的企業,實行品種檢查抽檢全覆蓋。對于近3年未發現任何問題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可免于抽查,但應在市場專項檢查中重點關注。
強化種子企業事中、事后監管,結合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全面抽查任務,根據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關于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全覆蓋工作任務的通知》(皖商改聯辦函〔2017〕1號)要求,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工作任務,公布抽查結果。
抽查自2019年11月啟動,2020年6月底結束。
(四)救災備荒種子檢查
根據《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補助經費管理辦法》和《安徽省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管理辦法》要求,突出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查有機結合,落實承儲企業的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機構的監管責任,確保國家和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項目“儲得實、管得好、用得上”。
2019年國家儲備檢查5月底結束,2018年省級救災備荒檢查10月底結束。
(五)種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檢查
配合農業農村部選擇部分種畜禽企業開展種公豬、肉種雞生產性能測定,對種公牛、種公豬精液進行質量檢測。待農業農村部下達檢測任務后,各承擔單位要配合做好檢測樣品的抽樣、質量檢測等工作。11月底前完成全部檢測工作。
(六)生產用桑蠶種質量抽查
開展成品卵檢驗。2019年1月份,完成我省入庫蠶種的抽樣工作,樣品編號,完成良卵率的調查后入庫封存。3月份出庫,感溫、催青,做2日實用孵化率調查。孵化后自然溫度3日后,做微粒子鏡檢,做病卵率調查。檢驗指標合格的批次允許出庫,不合格批次,監督銷毀。結束后通報、公示。
進行母蛾檢疫。2019年6—7月,10—11月春秋兩季,蠶種生產單位完成制種后,根據標準抽樣后送檢驗部門。檢驗部門依據《桑蠶種質量檢驗規程》進行檢疫,合格的核發檢疫合格證;不合格的,監督銷毀。結束后印發檢疫通知單到生產單位和蠶種所在冷庫。
秋季生產蠶種入庫后,組織冷庫迎接農業農村部蠶種抽檢。2020年2月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開展種業市場監管是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法定職責,也是貫徹落實《種子法》《畜牧法》重要舉措,是規范種業市場秩序、創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發揮市場作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地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細化工作方案。各地要根據本方案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細化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在監管措施上要充分體現“源頭把關、過程管控、末端強化”的作用,積極組織開展相關工作。
(三)明確任務分工。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轄區內生產經營企業、種業市場和生產基地的監管,落實主體責任,明確責任分工,實行責任追究。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畜牧處、種子總站、特色農業站、畜牧總站、畜保中心要積極配合并承擔相關工作;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根據各自分工完成相關工作。
(四)規范執法行為。要嚴格按照《種子法》《畜牧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國辦發〔2015〕58號)要求,提高執法水平,規范執法行為;要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建立完善本地區的“一單兩庫”制度,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及時公布查處結果。對檢查發現無需檢測即可界定的違法事實,要立即查處,對檢測后發現的問題,要按程序盡快查處。
(五)加強培訓宣傳。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加大普法宣傳力度。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方式,把法律知識送到企業和田間地頭,加強對科研、企業、經營門店和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宣傳培訓,增強企業從業人員和農業生產者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六)確保監管實效。認真總結經驗,反思存在的問題,各地要在各項檢查結束兩周內及時上報檢查情況,總結內容要詳實具體;對于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查處情況,要有階段性報告和結果報告。我廳將在各階段關鍵時期,組織力量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監管措施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