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培訓暨雜糧等作物登記品種展示觀摩活動在山西召開。
截至8月31日,全國品種登記申請量達到15442個。其中,通過省級審查的14622個,通過全國農技中心復核的有12511個,樣品檢測合格入庫10685個,公示品種9423個,已經通過農業農村部公告的達到了7179個。這些公告品種,涉及糧、油、糖、果、菜、茶7大類全覆蓋29種登記作物。
培訓班上,全國農技中心主任劉天金表示,品種登記要積極探索建立登記品種驗證、評價、鑒定三大管理體系。同時,要創新服務思路方法,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綠色發展為引導,以種植適應性為基本,由市場自主擇優良種推廣種植。要種到地里看、發到網上選,構建一個登記品種供給選用渠道。要全面構建新型評價展示網絡,探索推行“面由國家布、線由省級牽、點由基層設”的全新立體式展示模式。在品種展示安排上,形成點次密度高、輻射范圍廣、覆蓋區域大的品種田間種植評價展示網絡。要全力打造綠色評價展示品牌,兼顧良種良法與農機農藝的融合。
培訓班上,有關專家對當前我國谷子、高粱、花生等作物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品種選育方向。全體培訓人員還前往晉中市榆次區現場觀摩了2018年谷子、高粱和花生登記品種展示和良種良法配套示范。
本報記者吳晉斌馬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