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河南省2018年小麥中后期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01  來源: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75
 

  

關于印發《河南省2018 小麥中后期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轄市及省直管縣(市)植保站:

      據分析預測,今年我省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防控形勢嚴峻。為了全面做好監測防控工作,最大程度減輕危害損失,確保小麥生產安全,努力奪取今年夏糧豐產豐收,省站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河南省2018年小麥中后期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河南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201828

河南省2018年小麥中后期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

      小麥生長中后期病蟲草害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主要障礙因素。受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連續降雨的影響,我省小麥普遍晚播10-20天,晚播對病蟲為害有一定躲避作用,但是晚播造成苗情較弱,導致抗逆性差。12-5號、23-25號兩場暴雪,給麥田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降水,有利于早春小麥病害的擴展蔓延。119日淅川縣大石橋鄉和滔河鄉發生條銹病發病中心,見病日期比常年提前40余天。受春季天氣條件、田間菌源、越冬基數、小麥苗情等因素綜合影響,今年我省小麥條銹病冬前見病早、發病中心多,春季流行風險較大;赤霉病、麥穗蚜等病蟲也存在大面積暴發成災的危險。為切實做好監測防控工作,保護小麥生產安全,特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加強病蟲監測,及早科學預警

      根據我省生產實際,今春要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等的系統監測工作。各級植保部門要將其作為植保工作的第一要務,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增加監測網點,充實測報人員,培訓測報技術,保障工作經費,確保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要采取人工調查和儀器監測相結合、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做到3天一次定點調查,7天一次全面普查,及時掌握發布病蟲信息。各級植保部門要按照省站統一規定,固定專人,嚴格執行信息周報制度。對小麥條銹病,發現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省站報告,并繼續推行首發獎勵制度;沙河以南地區要積極組織開展病情普查,全面澄清病點分布,嚴密監視病情發展動態。要在系統監測基礎上,加強專家會商和科學研判,及早發出重大病蟲發生趨勢預報和防治警報,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為群眾防治做好技術指導。要求中短期預報準確率90%以上,長期預報準確率80%以上,絕不允許因監測工作不到位,預報信息不準確,匯報時間不及時貽誤防治時機,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二、突出主攻對象,實施科學防控

      小麥中后期病蟲種類多,往往多種病蟲混合發生,重疊危害,就全省而言,應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葉銹病、穗蚜、麥蜘蛛、吸漿蟲等為重點防控對象。在防控策略上,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采取綠色防控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應急處置與持續治理相結合,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在防控藥劑選擇上,重點推廣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相同品種藥劑重點推廣高含量產品和懸浮劑、水乳劑等環保高效劑型,同時,積極試驗示范推廣農藥減量助劑,實現減藥控害。各地要結合當地小麥品種布局、抗病性及歷年病蟲發生危害特點,明確重點對象,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指導科學防控。對暴發性和大區域流行性病蟲害,要提早做好應急預案和物資準備,一旦出現局部暴發危害勢頭,迅速實施應急防控。要通過落實各項關鍵措施,實現重大病蟲應急防控處置率達9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0%以上,防治效果達85%以上,總體病蟲草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

      三、狠抓關鍵環節,落實防控技術

      一是嚴密監控小麥條銹病。

      鑒于今年條銹病冬前發病早的特殊情況,南陽市淅川縣冬前發生區要在早春大面積噴灑殺菌劑,壓低早春菌源,盡量推遲條銹病春季流行時期。沙河以南條銹病早發區、常發區,2月下旬開始,要全面落實“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監測防控策略,隨時撲滅零星病葉和發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風險;3月底至4月初,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時,應組織開展區域性統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積流行。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硅唑、丙環唑、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1000億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用量嚴格按照產品推薦劑量。上述藥劑可同時兼治紋枯病、莖基腐病、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等病害。

      二是拔節前實施化學除草和病蟲早控。

      小麥返青后至拔節前是春季化學除草的關鍵時期,對于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可在日均氣溫穩定 6℃以后,選擇晴好天氣于上午10點~下午4點,根據當地草情、草相等實際情況,選準對路藥劑,采用適宜劑量,科學開展麥田雜草防除。以播娘蒿、薺菜、婆婆納、牛繁縷、麥家公、豬殃殃、澤漆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20%雙氟磺草胺·氟氯酯、5.8%唑嘧磺草胺·雙氟磺草胺、7.5%雙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藥劑進行防除;以野燕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炔草酸、唑啉·炔草酯、精惡唑禾草靈等藥劑防除;以節節麥、蠟燭草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鈉鹽等藥劑防除;對于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生的麥田,可根據草相,選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或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和精惡唑禾草靈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化學除草技術性強,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操作,防止除草劑藥害事故的發生。

      小麥返青拔節期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和麥蜘蛛等病蟲防治的有利時機,及時噴藥控制。對小麥紋枯病和莖基腐病等土傳真菌病害,在病株率達15%時選擇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環唑、申嗪霉素、井岡·蠟芽菌、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嚴重發生田,隔7-10天再噴1次。要注意將藥液噴淋在麥株莖基部,以確保防治效果。對小麥紅蜘蛛,當平均33厘米行長螨量達到100(麥長腿蜘蛛)或200頭(麥圓蜘蛛)時,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酮、甲維鹽等噴霧防治,也可采取灌水時振動麥株的方法殺死害螨。對小麥黃花葉病,可在春季發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噴施磷酸二氫鉀、生長調節劑等,減輕病害癥狀,恢復長勢,減少產量損失。在孢囊線蟲病發生區,可采取鎮壓、增施氮磷肥、澆水、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有效措施,促進小麥健壯成長,減輕危害損失。

      三是抽穗揚花期防控小麥赤霉病和吸漿蟲。

      對小麥赤霉病,各地要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科學研判,及早準備,主動出擊,綜合防治。一是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鉀肥;控制中后期小麥群體數量,做到田間溝渠通暢,創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環境。二是主動用藥預防。南部常發區,應于小麥揚花初期見花打藥,做到全面預防。對高感品種,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遇有陰雨、露水和多霧天氣且持續2天以上,首次施藥時間應提前至齊穗期。藥劑品種可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丙硫唑、四霉素、氰烯菌酯·戊唑醇、戊唑醇·咪鮮胺、戊唑醇·福美雙、烯肟·多菌靈、枯草芽孢桿菌、井岡·臘芽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等,要用足藥液量,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枯草芽孢桿菌、井岡·臘芽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要提早到孕穗后期施藥。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結束后,需隔5-7天再防治1-2次,確保防治效果。赤霉病偶發區,抽穗揚花期根據天氣預報,如果有2-3天降雨或者連陰雨天氣,需要噴藥預防。

      小麥吸漿蟲高密度區域要重點抓好蛹期土壤處理和成蟲期噴藥防治等兩個關鍵環節,一般發生區做好抽穗至揚花前的成蟲防治。蛹期防治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當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蟲蛹2頭以上時,用毒死蜱、辛硫磷制成毒土,順麥壟均勻撒施,撒后結合澆水效果更好。成蟲期防治應充分利用藥劑持效期,適當前移施藥時間,在成蟲發生主峰期用藥。在小麥抽穗期,當每10網復次捕獲成蟲10頭以上,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立即用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等進行防治,可兼治麥蚜、粘蟲等害蟲。

      四是后期推行綜合用藥。

      小麥生長發育后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高峰期,各地要根據病蟲發生的實際情況,大力開展“一噴三防”,將殺菌劑、殺蟲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等科學配方、混合噴灑,綜合控制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葉枯病、蚜蟲等多種病蟲危害。對穗蚜,推薦選用吡蟲啉、啶蟲咪、吡蚜酮、噻蟲嗪、抗蚜威、噻蟲·高氯微囊懸浮劑等藥劑噴霧防治,也可用苦參堿、煙堿、楝素等植物源農藥或蚜繭蜂防治。殺菌劑可選

      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環·嘧菌酯、蠟質芽孢桿菌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可選用氨基寡糖素、蕓苔素內酯、赤·吲乙·蕓苔等。

      為了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噴施農藥時可適當加入減量降殘增效助劑。農藥和助劑應優先選擇各級植保部門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的效果較好的品種。

      四、推進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

      各地要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積極扶持專業化防治組織,努力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要充分發揮植保專業服務組織的作用,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推行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藥劑供應、統一防治時間、統一施藥作業“五統一”服務,確保防治效果。要支持和鼓勵專業化防治組織與農戶、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簽訂服務合同,實施全程防控服務,或針對化學除草、“一噴三防”等環節進行統防統治,實現節本、增效、環保的目標。對吸漿蟲、赤霉病、條銹病等暴發性病蟲害的應急防控,可由政府統一指揮,在植保部門的技術指導下,委托專業化防治組織實施大面積統一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在綠色高產創建示范區、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農業部小麥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河南省小麥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要實現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另外,各地要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企對接活動,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植保社會化服務,帶動群防群治工作全面開展。

      開展規模化統防統治或者政府購買服務時,要選擇擁有先進施藥設備、具一定規模、服務能力強的專業化植保服務組織。

      五、提升示范水平,搞好技術服務

      各級植保部門要認真按照省站“關于加強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豫保〔201746號)和“關于印發《河南省2017-2018年度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的通知”( 豫保〔201743 號)要求,增加投入,優化方案,落實技術,強化宣傳,抓好省級綜合防治示范區和農業部融合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示范區建設水平。同時,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加強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技術和信息服務,面對面對農戶進行植保技術宣傳培訓和指導,解決他們在病蟲草害防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農信通等媒體,廣泛宣傳春季麥田病蟲草害防控技術,確保家喻戶曉、落實到田,應防盡防。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