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種子管理部門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出臺政策措施,依法依規改革品種審定制度,建設新品種展示平臺,多舉措加快綠色新品種的更新換代,為浙江省推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品種支撐。
優化品種試驗方式,拓寬品種審定渠道。一是優化試驗組別,簡化審定程序。浙江省將旱稻、深水稻、彩色稻、普通玉米、干籽大豆和棉花等作物品種作為特殊用途農作物,規定育種單位可自行開展試驗,促進作物品種向多元化、特色化發展,目前各育種單位已自主試驗普通玉米、彩色棉花、山稻等品種。二是拓寬品種試驗渠道。規定有資質的主體,如部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企業聯合體、科企聯合體和科研單位聯合體等單位,對自有品種可自行開展品種試驗。三是完善試驗指標。增加水稻稻瘟病、稻曲病抗性檢測,檢測點從3個增加到6個;增加旱稻品種的抗旱性鑒定指標;同時,對所有參試品種進行DNA指紋鑒定,使作物品種特性描述更加準確。四是縮短審定周期,最短縮至兩年。對種子企業申請的、表現優秀的品種,續試和生產試驗同步進行,以縮短審定周期。
全面修訂品種審定標準,從制度上引導育種方向。針對以往審定標準過分注重產量等現象,浙江省修訂了審定標準,對多項關鍵審定指標進行優化調整,突出抗性、熟期、品質等指標,對水稻稻瘟病、小麥赤霉病等重要病害,設立一票否決制;對生育期偏長影響茬口安排,以及抗倒性差、推廣風險較大的品種不予審定;對優質早熟、綠色多抗的品種降低產量要求,引導育種單位選育符合生產需求的綠色品種。今年浙江省已審定的晚稻品種中,其中稻瘟病抗性達中抗或抗的品種,占比達47.6%;米質達部頒二等或三等優質米的品種占比達71.4%。
建設新品種展示平臺,打造一批“看禾選種”窗口。為加強新品種的展示示范,加快綠色新品種推廣,今年浙江省撥出現代種業發展專項經費,打造一批“看禾選種”窗口。據統計,今年已在全省11個設區市建立早稻、晚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優品種展示示范點40多個,展示、示范近3年來通過審定和引種、試驗中表現優異的品種,展示品種達100多個,示范面積超過5000畝,為廣大農民和種子經營人員提供品種選擇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