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省農科院、正陽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河南省農牧產業一體化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工作花生項目——“豫南夏直播花生高產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交流會在正陽縣付寨鄉章寨村召開,2500畝連片種植的豫花22一望無際,郁郁蔥蔥。該項目首席專家、省農科院經作所研究員臧秀旺指出,示范區花生畝產400公斤以上,增產效果明顯;實現了花生種植、管理和收獲全程機械化,省農科院創新種植技術帶動豫南花生產業邁進高產高效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省農業廳副廳長陳金劍,河南農大副校長、教授譚金芳,省農科院副院長鄒慶鵬及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縣長王東征,來自正陽、延津、新蔡、汝南等縣農業局、農科所和花生企業、種植合作社代表及種植戶100余人參加了觀摩。
示范項目以豫花22號和機械化起壟種植技術為核心,通過“一控兩減一增加”達到節本增效和無公害生產的目的,“一控”就是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兩減”是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一增加”是根據夏直播花的生育特點和這幾年播種時間推遲的變化,適當增加花生種植密度。
近年來,針對豫南地區夏直播花生生產中存在的澇災頻繁、漬害嚴重和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等主要問題,由張新友院士領銜的省農科院花生科研團隊開展了農藝、農機的融合研究,集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麥后直播花生起壟種植技術規程》,目前已在豫南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據臧秀旺介紹,以機械化起壟為基礎進行花生種植,具有突出的優點:一是提高播種質量,有利于一播全苗;二是利于田間灌溉、排水,對于減輕當地多雨造成的漬害效果尤為明顯;三是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減輕病害危害;四是便于機械化作業,特別是機械化收獲,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當天觀摩的是以正陽縣付寨鄉章寨村為中心,輻射周邊付寨鄉營村、慎水鄉化莊村和山頭村的萬畝花生生產基地,采用統一供種、統一起壟種植、統一測土配方、統一病蟲草綜合防治措施。與會人員看到,在今年雨水較大的情況下,起壟種植的花生防澇優勢得到了充分顯現。正陽萬幫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李合林理事長指著遠處介紹,合作社2500畝示范田,全是采用起壟技術種植,排水快、防澇、耐旱、通風受光好,便于管理、收獲,畝產超過400公斤,花生飽果多,品質好,售價高。近年來,這一項目帶動周邊鄉鎮及汝南縣南部80多萬畝花生采用起壟技術。據與會的社旗縣甲天下服務公司董事長李營介紹,在南陽也有10多萬畝花生正在推廣這一種植模式。(本報全媒體記者 郭俊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