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馬鈴薯新品種使用權授權許可——
青薯9號大面積示范推廣
編者按:
海拔高、氣候冷涼、隔離條件好……青藏高原是馬鈴薯種薯繁育的天然家園。以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和高原薯業公司為代表的科研單位和種企,憑借科企合作機制培育出以“青薯9號”為代表的大量優良馬鈴薯種薯。
然而,好品種沒有完全轉化為高原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種子”,一些脫毒種薯反而被農民當做商品薯“吃了”,著實令人可惜。本期,本報記者訪專家、探種企,帶您一起走上高原看種薯。
本報記者郜晉亮
今年4月,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依托該省農牧廳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在西寧舉行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品種權使用許可授權大會,共有包括青海高原薯業有限公司在內的12家單位參與授權。這是全國首個馬鈴薯新品種使用權許可授權,意味著我國馬鈴薯新品種保護和大面積示范推廣邁出了第一步。
優良的種薯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基礎,馬鈴薯新品種使用權是未來中國馬鈴薯種業核心競爭力的制高點。青海省農科院副院長、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育種專家王艦說:“青海的馬鈴薯種業要‘走出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確保種薯的純度及質量,做許可授權工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種薯基礎苗由我們統一供應,獲得授權單位必須每年更換基礎苗,并通過全國聯檢和全國公示等途徑協助舉報和打擊制繁假冒偽劣種薯及其他侵權行為。”
作為青海省馬鈴薯當家品種的青薯9號,目前全國推廣面積已達到500多萬畝,特別是在西北、西南馬鈴薯種植區已成為主栽品種。青海省種子管理站站長王煥強表示,實施許可授權不僅是加快青薯9號在全國的大面積推廣的重要步驟,而且是青海馬鈴薯種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體現。
與位于我國馬鈴薯主產區的黑龍江、內蒙古、甘肅等地相比,青海馬鈴薯產業算不上太出色,不過僅就馬鈴薯種業而言,青海的地位卻毫不遜色。
海拔高,氣候冷涼,隔離條件好,病蟲害發生少——王艦認為,青海是馬鈴薯種薯繁育的天然家園,具備成為國家級馬鈴薯種薯基地的自然條件。
得益于絕佳的氣候條件,青海馬鈴薯優良品種的退化速度很慢,增產效果顯著,青薯9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經過多年育種研究,青海省農科院先后育成了“高原號”系列的青薯2號、青薯10號、青薯168、下寨65、脫毒175、樂薯1號、民薯2號等高產優質品種10余個,形成了合乎青海實情的馬鈴薯種薯基地建設體系。
再優越的自然條件也不會天然生長出優質的種薯,嚴苛的自然條件是保證馬鈴薯種薯品質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要有必要的技術保障。王艦表示,馬鈴薯屬于無性繁殖作物,在生長期間容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目前,預防馬鈴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莖尖脫毒技術。
除了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青海省馬鈴薯種業還形成了“公司+科研院所”技術合作模式,青海省高原薯業公司走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路子。公司負責人賈豪表示,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馬鈴薯種薯脫毒、基地建設、質量控制等方面,已經建成了完善的技術體系,通過長期的培養,現有80余位專業化的種薯繁育技術人員,主要從事脫毒苗的病毒檢測、快繁、微型薯生產、原種田生產與質量管理及種薯的安全收獲與貯藏等工作。
據了解,目前,青海省種薯基地已達到20萬畝,年生產種薯36萬噸,可實現產值7.2億元。如今,青海省脫毒種薯的覆蓋率已達到88%,居于全國前列;在推廣體系上,已經建立起完善的脫毒種薯省、縣、鄉、村四級生產體系。
在互助縣高原現代農業研發中心,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進行第二批馬鈴薯種薯脫毒苗組培。作為青海省最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之一,該縣馬鈴薯種薯基地已經達到了3萬畝。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發忠告訴記者,目前,互助縣主推的馬鈴薯品種青薯9號和下寨65推廣面積分別達到了12萬畝和6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