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河北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服務農業現代化和轉變發展方式,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全力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 ,在全省種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種業權益分配比例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完成對省農科院、各市農科院及有關院校進行調查摸底,了解目前各科研單位的政策、科研成果情況,正積極探索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政策機制,建立我省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比例的試點方案。
二是省級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審定進一步加強。品種試驗渠道進一步拓寬,開辟了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夏播玉米綠色通道品種試驗2條新渠道,受理通過9家玉米品種聯合體申請、參試品種178個,1家玉米綠色通道申請、參試品種7個。省級區域試驗組別30個、試驗新品種441個、試驗點次達到276個,生產試驗組別13個、試驗、試驗品種178個、試驗點次145個,參加生產試驗品種數量較去年增加1倍。3月和5月審定通過主要農作物品種89個。
三是新修訂《種子法》宣貫活動深入開展。全省分省級培訓和市縣級培訓2階段進行法律宣傳培訓工作,共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活動24次,參加人員近2000人;河北省實施新《種子法》辦法(地方性法規)初稿的起草工作已經完成,正在按照立法程序運轉,新修訂的《河北省農作物種子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正在按照規范性文件修訂程序報批。
四是南繁管理和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在做好省內種子管理單位、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南繁現有基地、科研用地需求等信息的梳理分析基礎上,編制完成《河北省落實南繁規劃實施方案》(初稿),并在全力推進現有“河北海南南繁基地”建設的基礎上,與三亞當地簽訂《土地流轉意向協議書》,擬流轉土地1000畝,用于新南繁基地建設。
五是種業投入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十三五”河北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完成專家論證,正在按程序報批;省級承擔的國家黃淮海區域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站(河北鹿泉)建設項目,正在抓緊進行有關招投標和建設工作,力爭年內按期完成項目。
六是新品種示范推廣面積不斷擴大。在全省的6個市59個縣(市、區),推廣小麥節水品種700萬畝,整個春季普遍少澆1至2水,畝均節水50立方米,壓采地下水5億立方米;省級安排玉米、棉花、大豆、馬鈴薯、花生等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地點16個,示范地點17個,展示示范新品種140多個;與京津種子管理部門共同組織實施“京津冀夏玉米機收抗旱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項目,安排百畝高產攻關方800畝、千畝高產展示區4000畝、萬畝高產示范片30000畝。
七是種子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截止目前,全省各級種子管理部門共開展整治行動280次,檢查企業327家,檢查門店5058個次,出動執法人員5888人次,查處案件102起,受理投訴21起,調解糾紛13起,未發生假劣種子大案。
八是種業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新版河北種業信息網建成并于6月1日起正式運行,新網站作為河北省農作物種業綜合門戶網站,提供政務公開、新聞宣傳、網上查詢等信息服務功能;2015年度全省種業基礎信息數據的采集與審核工作進展順利,已收集174家種子管理機構和248家種子企業年度信息,上報率分別達到100%和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