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15日,省農業廳副廳長劉光華率隊深入撫州市宜黃縣、東鄉縣,南昌市進賢縣考察調研現代種業發展情況。
劉光華一行深入宜黃縣棠陰鄉、鳳崗鎮考察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情況,詳細了解該縣今年制種生產規模、產量、質量保障及國家級雜交水稻基地縣項目建設等情況;實地察看了東鄉縣野生稻原址保護基地;考察了江西先農、江西惠農等種子企業的種子加工、種子儲藏及商業化育種基地設施建設情況,并聽取了企業負責人有關經營、育種創新等方面的匯報。
劉光華要求,宜黃縣作為全國31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要把握好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的契機,科學規劃,形成沿宜水、黃水兩條水系的種子生產產業帶,建成符合現代種業發展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
劉光華指出,東鄉野生稻是迄今所發現的世界上分布位置處于最北端的野生稻,對研究稻種起源、演化和進行水稻雜交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是要加強野生稻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野生稻在原生態環境下生存,保護好野生種質資源;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野生稻管理制度,確保野生稻資源安全;三是要加強野生稻研究,科學應用野生稻研究成果,培育新品種。
劉光華強調,我省種子企業規模與我省農業地位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企業一要按照市場的規律探求強強聯合的途徑,構建江西種業的航空母艦,二要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在育種創新上有所突破,三要以種子為載體,延長農業技術服務鏈條。
江西省種子管理局和撫州市農業局有關負責同志隨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