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德育919”填補吉林機械粒收空白
丁萬志
隨著土地流轉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尤其是國家不斷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種植的形勢下,玉米新品種選育不僅要求在提高密度、單產和品質方面有所突破,而且要重點選育適宜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收獲的玉米新品種。
吉林省對選育適宜機械化生產的新品種高度重視,將其列為種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作為發揮區位優勢、提升全省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一個突破口,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取得了可喜進展,涌現出一批莖稈強度較高、籽粒與穗軸緊密度和連接強度適中、穗位高度整齊、果穗苞葉松散利于剝皮、適宜采取機收籽粒模式新品種。其中,吉林德豐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德育919”尤為突出。
“德育919”不早衰,種植密度一般為5000株~6000株/畝,根系發達,果穗成熟后,莖稈依舊堅韌,苞葉蓬松,成熟后脫水快,收獲時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0%左右。
通過多年的努力,吉林省在適宜機收品種選育上取得了明顯進步,在今年的品種區域試驗中,又涌現出一批不僅產量、品種、抗性表現優秀,適宜機械化收獲的新品種,隨著“德育919”等品種的廣泛應用,填補了吉林省玉米機械收割脫粒與技術集成的空白,改變了過去玉米收獲方式滯后的狀況,為全省全面推行機械化收獲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將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系吉林省種子站站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