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9月16日上午,由國際種子科學學會(ISSS)主辦的第十一屆國際種子科學大會在長沙隆平新區“種業硅谷”開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350余名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圍繞“種子科技、糧(liang)食(shi)安全與可(ke)持(chi)續發展”的主題進行研(yan)討。
中國科學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yuan)隆平作為組委會(hui)主(zhu)席作開幕(mu)會(hui)致(zhi)辭。他表(biao)示,種(zhong)子(zi)是“農(nong)業(ye)的芯片(pian)”,“一粒(li)種(zhong)子(zi)可(ke)以改變世界”,種(zhong)子(zi)質量(liang)不僅關系到農(nong)業(ye)生(sheng)產,也關系到社會(hui)安定、農(nong)民增收、企業(ye)增效(xiao),是發展現代農(nong)業(ye)的基礎。
“目(mu)前,全球范(fan)圍內正致(zhi)力于解(jie)決饑餓問(wen)題,確保糧(liang)食安全是世(shi)(shi)界(jie)各國(guo)國(guo)計(ji)民生的(de)(de)頭等大(da)事(shi),種子(zi)安全就是糧(liang)食安全,種子(zi)科學與(yu)技術在保障世(shi)(shi)界(jie)糧(liang)食安全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中所起的(de)(de)作用(yong)越來越重要。”袁隆平說(shuo)。
據了解(jie),本(ben)次會議(yi)將持續(xu)到本(ben)月(yue)19日,來自(zi)海內外的(de)專家學者(zhe)將結合自(zi)身的(de)研究進展,從種子科學與技(ji)術的(de)不同領(ling)域(yu)作(zuo)專題(ti)報告。
記(ji)者丁婷婷
本文(wen)來源:瀟湘晨報(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