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4年07月09日 06 版)
苗期管理措施
生長發育特點:玉米從出苗到拔節這一階段為苗期,該期以營養生長為核心,地上部生長相對緩慢,根系生長迅速。
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促進根系生長,保證全苗、勻苗、培育壯苗,為高產打下基礎。
生產管理技術:1.間苗和定苗。未采用單粒點播的地塊,在出苗后要及時間苗,以保證幼苗生長健壯。5~6片可見葉時定苗,最好不要一次性定苗,以免因苗期病蟲害或其他災害造成缺苗。定苗時根據品種特性和要求留足適宜的苗數,去除弱苗、病苗、蟲苗、畸形苗,留壯苗、勻苗、齊苗。如有缺苗可在同行或鄰行就近留雙株,盡量不要移苗補栽;缺苗比較嚴重或整行斷壟的地方需補苗。
2.追施苗肥。在播種時沒有施用種肥的地塊,苗期可追施苗肥。苗肥的作用主要是促進幼苗特別是根系的生長,對于培育壯苗和實現高產至關重要。苗肥一般在定苗后開溝施用,避免在沒有任何有效降雨的情況下地表撒施。施肥量可根據土壤肥力、產量水平、肥料養分含量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如果后期不再追肥,可配比一定比例的長效尿素或緩釋尿素。
3.水分管理。玉米苗期植株對水分需求量不大,可忍受輕度干旱脅迫。苗期適度干旱可促進根系發育,利于蹲苗。因此,在播前土壤墑情較好或播種后澆過蒙頭水的地塊,一般情況下苗期不需要再補充灌溉。
4.病蟲害防治。苗期田間病害以苗期根腐病、褐斑病和粗縮病為主,雨水大的年份也常見細菌性病害的發生。苗期根腐病通過種植抗性品種或者種子包衣可顯著降低發病率,但在苗期只能通過藥劑灌根來減輕病害的發生,成本較高;粗縮病可通過調整播期或種子包衣防治,苗期一旦發生無有效挽救措施;褐斑病可在發病初期葉面噴施化學藥劑控制其蔓延。害蟲以地下害蟲和刺吸式害蟲為主,刺吸性害蟲中有的種類可傳播多種病毒,引起病毒病,發病越早,造成的產量損失越大。苗期也是雜草萌發出土為害的重要時期。
玉米苗期植株幼小,根系不發達,抗病蟲害的能力弱,此時植株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容易造成弱苗或死苗。因此,本階段的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為,防治田間雜草促壯苗,挑治地下害蟲保全苗,噴霧殺蟲防毒病。
穗期管理措施
生長發育特點:玉米從拔節至抽雄穗這一階段為穗期。此期的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器官生長旺盛,地上部莖稈和葉片以及地下部次生根生長迅速,同時雄穗和雌穗相繼開始分化和形成,植株由單純的營養生長轉向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穗期是玉米一生當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也是玉米一生中田間管理的重要時期。
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促稈壯穗,保證植株營養體生長健壯,根深葉茂,果穗發育良好,力爭穗大、粒多。
生產管理技術:1.追施穗肥。進入穗期,植株生長旺盛,對礦質養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強度最大,是玉米一生中吸收養分的重要時期,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有效促進果穗小花分化,實現穗大粒多。穗期主要是追施速效氮肥。追肥量可根據地力、苗情等確定。在行側開溝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如在地表撒施時一定要結合灌溉或有效降雨進行,以防造成肥料損失。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小型中耕施肥機進行施肥作業。
2.灌水。進入穗期,玉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大,干旱會造成果穗有效花絲數和粒數減少,還會造成抽雄困難,形成“卡脖旱”。穗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旱情,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靈活灌溉。稿件摘自《黃淮海夏玉米田間種植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