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山西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14  來源:  瀏覽次數:809
 

山西省農業廳  山西省財政廳

晉農財發[2014]45號
 
山西省農業廳  山西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農委、財政局:

      為確保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對我省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繼續實行全覆蓋良種補貼,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糧棉積極性,提高糧棉作物產量和品質,根據農業部、財政部辦公廳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現將該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實施。

      附件: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2014年5月6日

 
附件: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有關文件精神,2014年我省將繼續實施好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良種補貼全覆蓋項目。為進一步加強良種補貼項目管理,充分發揮政策效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護和調動農民種植糧棉積極性,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一)工作思路

      2014年我省良種補貼項目仍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為出發點,按照“全面覆蓋、因地制宜、直補到戶”的思路,對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四種農作物農民進行良種補貼,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質良種推廣步伐,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力爭我省2014年糧食繼續獲得穩產高產,棉花效益提高。在改善品質和適應市場需求基礎上,提高糧棉單產水平,進一步增加農民收益。

      二、工作原則及補貼方式

      (一)工作原則

      1、堅持品種擇優原則。推介主導品種為經過國家和省級審定,農民經過試種并認可,具有高產、穩產、優質、抗性強、農藝性狀好和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

      2、堅持公開推介原則。主導品種由省良種補貼辦公室經相關程序審核確定后,進行公布。各市縣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向社會公告推介主導品種,鼓勵農民選擇使用。

      3、堅持尊重農民意愿原則。各地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按照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但不搞強迫種植和強行推廣,禁止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二)補貼方式

      根據中央財政對農作物良種補貼的指導意見,我省良種補貼資金全部采取現金直接補貼的方式,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

      三、實施規模及補貼標準

      (一)實施規模:全省四種農作物良種補貼總補貼資金34884萬元(詳見附表1)。

      1、小麥良種補貼面積760.55萬畝,補貼資金7605.5萬元。

      2、玉米良種補貼面積2665萬畝,補貼資金26650萬元。

      3、棉花良種補貼面積40.61萬畝,補貼資金609.1萬元。

      4、水稻良種補貼面積1.29萬畝,補貼資金19.4萬元。

      (二)補貼對象:對生產中使用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四種農作物良種的種植者(含農場職工)實行全覆蓋補貼。玉米包括2014年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小麥包括2014年播種的春小麥和冬小麥。

      (三)補貼標準:玉米、小麥每畝補貼10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

      四、良種補貼操作程序

      (一)推介主導品種。省良種補貼辦公室(設在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將近年來經過國家和省級審定,各市示范展示種植平臺表現良好,或農民試種認可的四種作物所有品種名錄(去除退出品種),結合農業技術推廣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意見,推介出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品種作為我省的推介主導品種(詳見附表2),在山西農業信息網和山西種業信息網等媒體發布公告。省良種補貼辦公室將繼續組織相關部門做好推介主導品種的展示、示范工作。各地也可在試種和展示基礎上補充推介適合當地種植的主要品種。各地通過報紙、電視等渠道公開向社會公告推介主導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

      (二)農民自愿選種。農民根據生產需要,自愿選擇購買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對推介主導品種名錄之外的其它品種,凡經過國家和省級審定并經農民試種,都可推廣種植,享受良種補貼。

      (三)落實種植面積。各地按照整體覆蓋、逐級推進的原則,在農作物播種結束后,首先由農戶向村委會如實申報種植面積和品種。由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議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匯總審核后,將本轄區種植面積和品種上報縣級農業、財政部門。縣級農業、財政部門將補貼面積、補貼金額聯合行文分別上報市級農業、財政部門,最后由市農業、財政部門匯總所轄縣級數據,并聯合行文上報省農業廳良種補貼辦公室和省財政廳農業處。

      (四)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戶。省財政廳將中央財政撥付我省的補貼資金下撥各市縣,各縣財政部門根據農口部門提供的農作物種植面積落實表及到戶清冊,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將補貼資金直接及時發放給農戶。次年省級與相關市縣對補貼資金進行清算。

      五、工作要求

      (一)認真核查種植面積。市、縣級農業和財政部門要按時完成補貼面積核查工作,并對轄區內良種補貼面積核實情況負責。春播玉米、春小麥、棉花、水稻種植面積的核查匯總須在6月底前完成;夏播玉米種植面積的核查匯總須在8月底前完成;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核查匯總在11月底前完成。

      (二)健全良種補貼檔案。各縣(市)農業行政部門仍按照“縣(市)有區域圖、鄉鎮有落實表、村有到戶清冊”的總體要求,建立良種補貼明細檔案。鄉級面積落實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鄉鎮農技站和縣(市)農業局保存。村級到戶清冊一式兩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補貼資金發放時農民簽字確認。

      (三)按時上報工作總結。各級農業和財政部門要認真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落實各項工作,將當年核查后的種植面積和品種匯總結果、補貼政策落實情況、存在問題及建議進行總結,并于2014年11月31日前,報省農業廳良種補貼辦公室和省財政廳農業處。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調配合。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項目,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補貼資金預算、撥付工作;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種植面積核定、制定方案、良種推介、技術服務等工作。其他各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

      (二)強化項目公示。嚴格實行良種補貼村級公示制。各級財政、農業部門都要設立良種補貼監督電話,并在當地媒體予以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三)強化資金管理。項目資金要專款專用,切實按照國家規定嚴格使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補貼資金。各級財政部門應安排所需配套工作經費,保證補貼推介品種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管理支出,但嚴禁擠占挪用中央下撥的補貼資金。

      (四)強化監督檢查。各市縣農業、財政主管部門要對良種補貼面積核實和資金發放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負責。省農業廳、財政廳將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通過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項目區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將良種補貼資金及時足量發放農民手中。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各市、縣農業部門要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做好良種市場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

      (六)強化政策宣傳。各地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棉生產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附表:

      1.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預算指標分配表

      2.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指標補充撥付表

      3.推介主導品種名錄表
 

附表1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預算指標分配表
                                          單位:萬元
省市縣別
小麥金額
玉米金額
棉花金額
水稻金額
中央預撥
備注
 
 
全  省
7605.5
26650
609.1
19.4
34884.0
 
 
太原市
5.3
825.2
0
4.8
835.3
 
 
市轄區
0
3
0
0
3
 
 
小店區
2.3
92
0
0
94.3
 
 
迎澤區
0
0
0
0
0
 
 
杏花嶺區
0
0
0
0
0
 
 
 尖草坪區
0
49.1
0
0
49.1
 
 
 萬柏林區
0
5.4
0
0
5.4
 
 
晉源區
1
41.2
0
4.8
47
 
 
清徐縣
2
304.9
0
0
306.9
省直管縣
 
陽曲縣
0
287.5
0
0
287.5
 
 
婁煩縣
0
18.3
0
0
18.3
省直管縣
 
古交市
0
23.8
0
0
23.8
省直管縣
 
大同市
 
2295.6
0
1.4
2297
 
 
南郊區
0
147.7
0
0
147.7
 
 
新榮區
0
80.9
0
0
80.9
 
 
陽高縣
0
567.2
0
0
567.2
省直管縣
 
天鎮縣
0
314
0
0
314
省直管縣
 
廣靈縣
0
190.8
0
0.2
191
省直管縣
 
靈丘縣
0
216.7
0
1.2
217.9
省直管縣
 
渾源縣
0
368.1
0
0
368.1
省直管縣
 
左云縣
0
18.9
0
0
18.9
 
 
大同縣
0
391.3
0
0
391.3
 
 
陽泉市
1.7
725.2
0
0
726.9
 
 
郊  區
0
66.4
0
0
66.4
 
 
平定縣
1.7
289.6
0
0
291.3
省直管縣
 
盂  縣
0
369.2
0
0
369.2
省直管縣
 
長治市
323.4
3118.3
0
0
3441.7
 
 
城  區
0
0.8
0
0
0.8
 
 
郊  區
0.8
110.9
0
0
111.7
 
 
長治縣
17.4
262.2
0
0
279.6
省直管縣
 
襄垣縣
20
325.4
0
0
345.4
省直管縣 
 
屯留縣
30.8
485.1
0
0
515.9
省直管縣 
 
平順縣
40
122
0
0
162
省直管縣
 
黎城縣
83
125.1
0
0
208.1
 
 
 
附表1(續)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預算指標分配表
                                          單位:萬元
 
省市縣別
小麥金額
玉米金額
棉花金額
水稻金額
中央預撥
備注
壺關縣
4
239.5
0
0
243.5
省直管縣
長子縣
34
440.5
0
0
474.5
省直管縣 
武鄉縣
15.4
241.9
0
0
257.3
省直管縣
沁  縣
18
333.7
0
0
351.7
 
沁源縣
0
133.8
0
0
133.8
 
潞城市
60
297.4
0
0
357.4
 
晉城市
442.3
1300.1
1.3
0
1743.7
 
城  區
0
2.2
0
0
2.2
 
沁水縣
82.3
63.5
0.6
0
146.4
 
陽城縣
189
261.4
0.7
0
451.1
省直管縣 
陵川縣
5
285.7
0
0
290.7
 
澤州縣
80
441.7
0
0
521.7
省直管縣
高平市
74
238.5
0
0
312.5
省直管縣
開發區
12
7.1
0
0
19.1
 
朔州市
1
2226
0
0
2227
 
朔城區
1
693
0
0
694
 
平魯區
0
71.7
0
0
71.7
 
山陰縣
0
503
0
0
503
省直管縣
應  縣
0
497.1
0
0
497.1
省直管縣
右玉縣
0
39.5
0
0
39.5
省直管縣
懷仁縣
0
421.7
0
0
421.7
省直管縣
晉中市
220.1
2978.2
0
0
3198.3
 
市轄區
0
12.6
0
0
12.6
 
榆次區
5.6
427.7
0
0
433.3
 
榆社縣
0.3
155
0
0
155.3
 
左權縣
1.5
118
0
0
119.5
省直管縣
和順縣
0
126.7
0
0
126.7
省直管縣
昔陽縣
0
315.6
0
0
315.6
 
壽陽縣
0
641.1
0
0
641.1
省直管縣 
太谷縣
30
295.8
0
0
325.8
省直管縣
祁  縣
63
176.1
0
0
239.1
省直管縣
平遙縣
5.7
517.2
0
0
522.9
省直管縣
靈石縣
48
56.4
0
0
104.4
省直管縣
介休市
66
136
0
0
202
省直管縣
附表1(續)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預算指標分配表
                                                  單位:萬元
省市縣別
小麥金額
玉米金額
棉花金額
水稻金額
中央預撥
備注
運城市
3727.2
3362.8
543.4
0
7633.4
 
鹽湖區
320
150.2
66
0
536.2
 
臨猗縣
0
0
143.6
0
143.6
省直管縣 
萬榮縣
427
264.3
125
0
816.3
 
聞喜縣
633
269.8
12.5
0
915.3
省直管縣 
稷山縣
390
308.6
0.6
0
699.2
省直管縣 
新絳縣
0
281.4
6.5
0
287.9
省直管縣 
絳  縣
284.5
206
0
0
490.5
 
垣曲縣
0
141.9
5.8
0
147.7
 
夏  縣
328
323.6
35
0
686.6
省直管縣 
平陸縣
0
255
11.7
0
266.7
省直管縣
芮城縣
515
388
28.7
0
931.7
省直管縣 
永濟市
567
575
106
0
1248
省直管縣 
河津市
262.7
199
2
0
463.7
省直管縣
忻州市
3.7
4444
0
12.9
4460.6
 
忻府區
0
1245.6
0
0
1245.6
 
定襄縣
0
374
0
0
374
 
五臺縣
0
255.3
0
4
259.3
省直管縣
代  縣
0
277.3
0
5.7
283
省直管縣
繁峙縣
0
335.3
0
1.1
336.4
省直管縣
寧武縣
0
21.2
0
0
21.2
省直管縣
靜樂縣
0
70
0
0
70
省直管縣
神池縣
0
195.8
0
0
195.8
省直管縣
五寨縣
0
626.6
0
0
626.6
省直管縣
岢嵐縣
0
94
0
0
94
省直管縣
河曲縣
0
76
0
0
76
省直管縣
保德縣
0
115
0
0
115
省直管縣
偏關縣
0
122.1
0
0
122.1
省直管縣
原平市
3.7
635.8
0
2.1
641.6
省直管縣 
臨汾市
2817.9
3104.9
56.6
0.3
5979.7
 
堯都區
412
112.2
1
0.3
525.5
 
曲沃縣
252
306.7
38
0
596.7
 
翼城縣
342
324.9
0.1
0
667
 
襄汾縣
456.8
428
9.7
0
894.5
省直管縣 
洪洞縣
617
400
0.1
0
1017.1
省直管縣 
附表1(續)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預算指標分配表
                                                  單位:萬元
省市縣別
小麥金額
玉米金額
棉花金額
水稻金額
中央預撥
備注
古  縣
81
79.1
0
0
160.1
 
安澤縣
0.6
303.9
0
0
304.5
省直管縣 
浮山縣
149.1
98
0.3
0
247.4
 
吉  縣
4.6
0
0
0
4.6
省直管縣
鄉寧縣
43.8
93
0
0
 
大寧縣
26
84.3
2
0
112.3
省直管縣
隰  縣
4
244.6
0
0
248.6
省直管縣
永和縣
10.7
262.5
2.6
0
275.8
省直管縣
蒲  縣
1
167.3
0
0
168.3
 
汾西縣
146.2
104
0
0
250.2
省直管縣
侯馬市
88
28.4
2.7
0
119.1
省直管縣
霍州市
183.1
68
0.1
0
251.2
 
呂梁市
62.9
2269.7
7.8
0
2340.4
 
離石區
0
78
0
0
78
 
文水縣
3.5
298
0.5
0
302
省直管縣 
交城縣
0.7
105.3
0
0
106
 
興  縣
0
203.1
0
0
203.1
省直管縣
臨  縣
0
357.6
0
0
357.6
省直管縣
柳林縣
0.2
86.6
3.4
0
90.2
省直管縣
石樓縣
6
106.4
3.9
0
116.3
省直管縣
嵐  縣
0
165.5
0
0
165.5
省直管縣
方山縣
0
16.7
0
0
16.7
省直管縣
中陽縣
0
30.6
0
0
30.6
省直管縣
交口縣
0.2
53.1
0
0
53.3
 
孝義市
50
320.2
0
0
370.2
省直管縣
汾陽市
2.3
448.6
0
0
450.9
省直管縣
 
 
 
 
 
附表2
      山西省2014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補充撥付表
                                                    單位:萬元
 
 
省市縣別
合計
作物補貼
備注
 
小麥金額
玉米金額
棉花金額
水稻金額
 
全  省
605.31
51
228.36
325.95
0
 
 
太原市
55.61
0
55.61
0
0
 
 
小店區
21.04
0
21.04
0
0
 
 
迎澤區
2.63
0
2.63
0
0
 
 
杏花嶺區
3.47
0
3.47
0
0
 
 
尖草坪區
1.78
0
1.78
0
0
 
 
萬柏林區
3.89
0
3.89
0
0
 
 
晉源區
3.99
0
3.99
0
0
 
 
清徐縣
14.5
0
14.5
0
0
省直管縣
 
婁煩縣
4.31
0
4.31
0
0
省直管縣
 
大同市
35.1
0
35.1
0
0
 
 
南郊區
5.8
0
5.8
0
0
 
 
天鎮縣
6
0
6
0
0
省直管縣
 
廣靈縣
10.2
0
10.2
0
0
省直管縣
 
靈丘縣
6
0
6
0
0
省直管縣
 
渾源縣
6.5
0
6.5
0
0
省直管縣
 
大同縣
0.6
0
0.6
0
0
 
 
陽泉市
12.48
0
12.48
0
0
 
 
郊  區
7.15
0
7.15
0
0
 
 
平定縣
4.23
0
4.23
0
0
省直管縣
 
盂  縣
1.1
0
1.1
0
0
省直管縣
 
晉城市
26.2
0
26.2
0
0
 
 
城  區
10
0
10
0
0
 
 
沁水縣
15
0
15
0
0
 
 
開發區
1.2
0
1.2
0
0
 
 
晉中市
18.57
0
18.57
0
0
 
 
左權縣
8.57
0
8.57
0
0
省直管縣
 
祁  縣
10
0
10
0
0
省直管縣
 
運城市
325.95
0
0
325.95
0
 
 
鹽湖區
48.49
0
0
48.49
0
 
 
臨猗縣
100.5
0
0
100.5
0
省直管縣 
 
聞喜縣
10.91
0
0
10.91
0
省直管縣 
 
新絳縣
62
0
0
62
0
省直管縣 
 
絳  縣
50
0
0
50
0
 
 
 
附表2(續表)
垣曲縣
50
0
0
50
0
 
平陸縣
4.05
0
0
4.05
0
省直管縣
忻州市
10.4
0
10.4
0
0
 
寧武縣
10.4
0
10.4
0
0
省直管縣
臨汾市
51
51
0
0
0
 
襄汾縣
20
20
0
0
0
省直管縣 
浮山縣
10
10
0
0
0
 
吉  縣
11
11
0
0
0
省直管縣
鄉寧縣
10
10
0
0
0
 
呂梁市
70
0
70
0
0
 
文水縣
50
0
50
0
0
省直管縣 
汾陽市
20
0
20
0
0
省直管縣
  
附表3
推介主導品種名錄表
 
一、玉米
1.全省性推介品種
大豐26、30
潞玉36
屯玉99
強盛51、101
福盛園52、55
潤民336
鄭單958
先玉335
龍生1、2號
  農大84
農福8號
沃峰9號
誠信16
屯玉99
 
 
 
 
2.區域性推介品種
太原、晉中、忻定盆地
先玉335
大豐26
大豐30
強盛51
潞玉36
福盛園52、55
京科968
龍生1、2號
晉單57
沃峰9號
屯玉99
  潤民336
 強盛101
忻黃單84
 
長治、晉城 盆 地
潞玉19
潞玉36、39
強盛51號
屯玉99
強盛51
晉單73
晉單77
登海605
京科968
先玉252
潤民336
鄭單958
澤玉4號
 
 
運城、臨汾 盆 地
晉單52
鄭單958
浚單20
浚單26
浚單29
中科11
晉單51
晉單63
先玉335
強盛101
大豐30
龍生1號
先玉508
君實9號
福盛園52
呂梁市
先玉335
大豐26
強盛51
大豐30
 
農大84
京科968
 
 
 
陽泉市
及周邊
雙惠100
晉單55
承玉358
中農大369
農大84
大豐26
屯玉68
先玉335
長城799
東單80
豐禾96
中科11
 
 
 
朔州、大同等特早熟類型
吉東4號
張玉1號
吉單27
晉單67、72
品玉598
  二、小麥
1.冬性品種(晉南及晉城)
舜麥1718
良星99
臨豐3號
臨汾8050
濟麥22
晉麥79
煙農19
澤麥3號
運旱21-30
臨Y7287
運旱20410
晉麥79
晉麥87
堯麥16
煙農21
晉麥84號
臨旱6號
運旱22-33
 
2.強冬性品種(長治、晉中、呂梁等)
京冬22
中麥175
長4738
長麥6135
長6878
長6359
臨旱536
京冬12
京9428
 
 
 
  三、棉花
冀豐106
中棉所41
晉棉50
晉棉54
晉棉55
科能0518
  四、水稻
晉稻8號
晉稻9號
晉稻10號
晉稻11號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