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種管〔2014〕16號
湖北省種子管理局關于2014年春播種子市場體系執法交叉檢查情況的通報
各市、州、縣種子管理局(站):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省農業廳關于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以及種子市場監管工作的相關要求,2014年3月10-20日,我局組織16個市(州)種子管理機構的同志分成8個組,開展了循環式體系執法交叉檢查活動,共檢查了16個市(州)、36個縣(市、區)86個鄉鎮的種子市場或經營場所,隨機抽查了552家種子經營門店。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作法和經驗
今年是全省試行《湖北省種子市場體系監管工作方案》的第一年,也是檢驗各地種子市場體系監管能力的開局年。各檢查組克服自身監管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人員不足,經費緊張等困難,組織精兵強將,圍繞省局的工作部署、安排,開展了大量細致的市場檢查工作。黃岡鄂州組、孝感隨州組上報材料齊全,情況匯報有深度、有廣度,體現了監管的能力和水平;襄樊十堰組肯動腦、勤思考,對檢查方法提出了較好的建議;宜昌恩施組逐縣列舉問題,工作認真仔細。各檢查組不僅認真組織開展了本轄區春播市場的自查工作,還有效地安排好外出檢查和迎接檢查工作,實現了體系聯查聯動,達到了預期效果。綜合各組檢查反饋的情況,去年底今年初,各級種子管理機構按照國家和省關于打擊侵犯品種權和農資打假的工作要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種子市場監管和質量監控工作,且初見成效。
(一)加強組織保障。為加強對種子管理工作的領導,各地農業部門都成立了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了當地種子專項整治的行動方案,做到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班人員抓落實。恩施州在2月28日的州農業工作會議上,成立了州種子市場整頓領導小組,農業局長黎華輝任組長,并對種子打假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被檢的16市36個縣不僅都成立了以種子管理機構為主的工作專班,而且還有43個市縣明確了種子市場監管專項經費,共計412萬元。
(二)加大宣傳培訓。各地都因地制宜地開展了種子法制宣傳和培訓活動,提升種子管理者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增強種子市場經營者的守法意識。荊門市在年前召開種子代理商會議,明確要求轄區內代理商嚴格遵守“五不準”原則,即:不準采購調進未審品種、不準調進套牌種子、不準調進無純度檢測報告的種子、不準調進包裝不規范的種子、不準調進無雜交種子生產經營資質的公司生產經營的種子。黃岡市在2014年3月11日的《黃岡日報》第4版整版刊登宣傳信息,告知購種“六要六不要”,發布《黃岡市農業局2014年春播主要農作物品種預警公告》,并公布了黃岡市各縣、市種子咨詢舉報電話。洪湖市組織全市300多名種子經營戶進行培訓,發放了《農作物種子購買通告》、《農業法律法規知識十問十答》等宣傳資料1500多份。恩施州電視臺做了3期《種子市場專項清理》專題,結合法律法規開展街頭宣傳、送科技下鄉、放心農資進村入戶等活動,傳遞了依法治種的正能量。咸寧市開展全市種子管理系統法制培訓,以案說法,輪訓種子執法人員,提高辦案能力。據不完全統計,16市36個縣共舉辦種子法制培訓班43次,培訓人員12012人次;每市縣都設立了舉報電話和咨詢臺,接受咨詢人數34404人次。
(三)強化質量監控。今年,各地全面加大了種子質量監控工作力度。恩施州及所轄縣市開展了大規模的監督抽檢活動,監督抽樣222個,代表種子數量104.5萬公斤,重點監控種子的發芽率,172個玉米樣品中有4個不合格,50個水稻樣品全部合格。荊門市監督抽查種子樣品104份,接受委托檢驗種子樣品65個,分子檢測樣品35個,已檢測樣品110個。鐘祥市抽檢樣品207個,目前正在檢測中。截至目前為止,全省計劃監控品種6287批次,實際累計監控品種5887批次,累計市場抽查種子樣品4668個,累計檢測種子樣品3747個(其中純度分子檢測樣品170個),涉及水稻、玉米、棉花和蔬菜等作物,水分、凈度、發芽率三項質量指標檢測合格率為99.0%。根據各地種子質量監控上報情況,省種子管理局已發出質量不合格種子預警通知7份,并責成相關種子管理機構加強違法種子查處工作,嚴防不合格種子入市下田。
(四)積極登記核查。荊州市對市場上銷售的主要農作物追根溯源,對各源頭批發商經營的品種進行登記備案,掌握種子購銷情況,共登記水稻、棉花等品種76個,代表數量368萬公斤。潛江市針對今春種子銷售的特殊情況,印制1萬份《購種警示》,發放全市各區鎮主要村組、種子經營門店,告知農民不要購買未審品種,慎重購買審定時間太久的品種,慎重跨縣購種,盡量規避風險,同時配以宣傳車廣播、電視臺滾動播放的方式進行宣傳警示。荊門市在市場啟動初期發出整改通知書220份,勸退種子26萬公斤。據不完全統計,16市36個縣共開展種子市場拉網式檢查229次,檢查門店11925個;入戶倒查鄉鎮432個,涉及村組1432個、農戶11110人;直管市場品種登記備案率在80%以上,直管市場主要經銷商檢查覆蓋率88%;品種來源核查2860個次,代表數量1646萬公斤。
(五)開展專項整治。天門市從2013年底開始了種子市場清理整頓專項行動,重拳打擊各類違法行為,截止目前立案近100起,沒收種子1000多公斤。據不完全統計,16市36個縣共出動執法人員7000人次,發放預警通知1700多次,預警勸退種子52萬多公斤,登記保存種子3.6萬多公斤,立案近200起,結案近100起,已處罰沒款75萬多元。
二、存在的問題
今年以來,各地圍繞打假保春耕開展了大量的種子市場清理整頓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一些問題和隱患仍很突出:
(一)未審先推屢禁不止。雖然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加大了市場檢查和登記備案管理的力度,但未審先推的問題仍然屢禁不止、打而不絕。此次檢查共發現涉嫌未審先推的主要農作物品種53個,其中,未經國家或省級審定的品種達31個,這些品種主要來自外省企業。
(二)非法經營隱患較大。部分原來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資格的小企業在原證即將過期或剛過期不久的情況下,在種子生產基地非法生產、套購種子分裝、銷售,實施“最后瘋狂”。更有甚者,采用舊瓶裝新酒、借殼上市的方式,生產經營明知是停止推廣的品種,采取低價傾銷方式,擾亂了正常的種子市場秩序,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的隱患。
(三)種子標簽新亂凸顯。種子標簽呈現新的混亂趨勢,由過去亂起商品名轉變為亂使用“TM”商標,如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廣兩優96”,對外宣傳申請的商標“兩優龍占”、“兩優鳳占”;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揚兩優6號”,宣傳“海兩優”;湖北荊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荊兩優10號”,宣傳“荊楚龍稻”等。
(四)市場監管工作地區間不平衡。從本次體系執法交叉檢查上報和我局督導的情況看,大多地方能嚴格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開展品種登記備案、入戶調查、市場檢查、監督抽查等專項整治工作,但個別地方達不到要求,甚至有敷衍、應付之嫌。本次被檢的52個市縣,近四分之一的市縣品種登記備案達不到要求,個別地方登記備案比例不到50%;近10個地方沒按要求開展進村入戶倒查工作;少數地方對直管種子市場主要經銷商的檢查覆蓋率達不到要求,未審先推的行為較普遍,監管不到位。
三、措施和要求
(一)全面領會貫徹種子市場監管的相關精神和要求。去冬今春,國家相關部委、省農業廳連續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發出系列文件,對今年種子市場監管作出了明確部署,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局也對各地種子市場監管和質量監控工作的目標、方式方法進行了再明確、再細化、再量化。各地要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全面開展春季種子專項清理整頓行動,嚴肅查處市場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杜絕假劣種子下田,切實擔負起屬地管轄的責任,確保不出大的種子質量問題和群體事件,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二)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遵照屬地管轄原則,全面履行本轄區內的種子市場監管職責。此次檢查組未檢查到的市、縣,當地種子管理機構要對種子市場進行全面、徹底的自查,杜絕隱患。對檢查反映問題較多的地方,要集中力量有針對性進行整治。尤其是對大型集中種子交易市場,要成立市場專班,明確監管重點,制定整治方案,確保直管市場所有經營門店銷售的品種登記備案全覆蓋,確保直管市場所有銷售的品種質量監控全覆蓋。凡發現涉及未審先推、制售假劣、無證生產經營等行為,一律在第一時間登記保存問題種子,立案查處;凡來源不明、質量不清的種子一律不準銷售;凡檢測不合格的種子一律依法處理,堅決杜絕假劣種子下田。此外,要重點關注市場上銷售的推廣時間較長、種子價格偏低的種子,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好登記備案和質量監控工作要求,及時抽樣、送檢,監控品種真偽和質量狀況;另一方面要認真核查種子標簽,尤其要核查品種退出、生產經營資質等相關信息,督促經營者及時建立健全種子經營檔案和經銷臺賬,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立案查處。
(三)依法從速查處違規行為。我局將本次體系執法交叉檢查中發現的各被檢轄區存在的涉嫌種子違法行為相關情況線索轉給你們(見附件),各級種子機構要一一對照,盡快調查,凡本轄區發現涉嫌違法品種的,一律先責令經營者停止違法行為,依法登記保存,立案查處。初步查處進展情況,以市州為單位在4月底以前報我局,案件結案情況于5月底以前報送我局。涉及跨區取證案件,各地要充分發揮體系聯查聯動功能,積極溝通、銜接,各相關市、縣應積極配合協查。要始終保持市場監管的高壓態勢,對證據確鑿的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并及時曝光典型案件,切實樹立種子執法的良好形象。
(四)強化服務、引導功能。一方面,要適時開展警示約談活動,對反映較多的涉嫌違法經營、不正當競爭的經營戶進行約談警告,告誡他們觸犯法律紅線、違法經營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管理機構的做法,督促他們守法經營。另一反面,要密切關注近年來出現大戶團購種子的現象,要利用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幫助農民選購良種。要在集中市場、重點鄉鎮發放、張貼《農民購種須知》,告誡農民不買散裝種子,不買剪破小包裝的種子,不買沒有標簽的種子;購買時要索要并保存好發票,發票要標注品種名稱、數量和價格,大批量購買最好還要雙方共同封存樣品,以備開展相應鑒定和維權;購買合法品種,不購買夸大宣傳品種,最好不要異地購買種子;告知農民對購買的疑似“問題種子”的查詢方法和出現種植糾紛的維權途徑,公布打假維權電話。通過合理告知,告誡農民謹慎購種,盡量避免購買問題種子,盡可能保存證據資料,以便出現問題時追根溯源。此外,對轄區主栽品種、俏銷品種、近年問題頻發的品種的大田生產進行重點監控,一旦出現問題,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處理糾紛,依法查處案件,維護經營者和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村穩定。
湖北省種子管理局
2014年4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