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3年12月09日 08 版)
“這個稻種好,高稈穗大還抗倒伏,基本可以投入市場了!”在廣西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山區的一處稻田里,著名的水稻專家王象坤教授攥著一束稻穗說。近日專家組對江蘇焦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的秈粳亞種間雜交稻進行了現場評議,認定該公司培育的焦兩優系列組合為新型秈粳雜交水稻品種,基本解決了秈粳亞種雜交研究中的幾大關鍵問題。
“因為我國可耕地面積基本已達飽和,所以實現糧食增產的一大趨勢就是超級稻的育種和應用。”江蘇焦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裴柏平說。秈粳稻亞種間雜交育種是當今國內外水稻育種特別是超級稻育種的主要途徑,但植株過高、生育期長、結實率低且不穩定、米質差等表現,使得秈粳雜交稻品種很難推向市場。
在此次的現場評議會上,由國內水稻遺傳、育種、栽培、品種管理和推廣部門的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測出該公司的秈粳亞種雜交稻品種的結實率達85%以上、植株高而不倒,并且稻米品質達國家標準3級以上。“可以說,這個品種的問世,解決了秈粳亞種雜交水稻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克服了推向市場的最大難關,下面就是‘九十九步差一步’了。”王象坤說。
如何踏出這關鍵的一步?專家建議要盡快實現“因地制宜”。在測評過程中,專家組對培育出焦兩優系列組合的父本——偏粳型廣親和兩系不育系286S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認為其與秈稻、粳稻的親和性強、配合力高,是不可多得的不育系品種。專家組建議該公司可以用286S與各地水稻研究所進行合作,培育出更多適宜本地種植生產的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品種,這樣不僅能更加快速地推進超級稻品種的推陳出新,同時市場推廣潛力巨大,對各地實現糧食增產也有積極貢獻。
裴柏平還有一絲隱憂:“我們國家研究秈粳亞種間雜交研究了幾十年,可到現在對于仍然沒有一個官方的、統一的評測標準和規定。”王象坤表示:“為防止可能出現的研究造假和市場亂象,秈粳亞種雜交稻統一測量標準、給予官方認定證書勢在必行。” 葛瀟嫻本報記者李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