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11日訊
“中國蓖麻雜交優勢利用第一人”的黃家祥,帶領他的團隊在蓖麻產業化征途上邁出了新的步伐:9月底,從非洲傳來好消息,山東家祥蓖麻研究所與塞內加爾政府簽署了合作種植蓖麻的協議。塞內加爾,是這家研究所蓖麻種植業務開拓的第9個非洲國家。
現在身為山東家祥蓖麻研究所所長的黃家祥,原來是桓臺縣陳莊鄉黃郭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他從1977年開始從事蓖麻雜交育種工作,取得了專業研究機構及專業人士也難望其項背的突出成績:1983年,他育成了我國第一個蓖麻雜交種“桓雜1號”;1994年,他育成了我國第一個蓖麻單雌性自交系“841-1”;他利用蓖麻雌性系作母本,育成了我國第一個采用二系法制種技術組配的蓖麻雜交種“淄蓖麻1號”,并成為國內第一個審定命名蓖麻雜交種的選育者;他育成的“淄蓖麻2號”2004年在內蒙古示范種植,平均畝產360公斤,創當時全國單產最高紀錄……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研究員李龍鳳評價說,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創建的二系法水稻雜交制種技術世界領先,黃家祥創建的二系法蓖麻雜交制種、繁育技術則堪稱全國第一。36年來,黃家祥先后選育并通過省級審定的蓖麻新品種有10個,在國內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到500多萬畝,因增產獲得的經濟效益超過12億元。
從2007年開始,黃家祥把目光投向廣闊的海外市場。至今,家祥牌蓖麻種子出口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等15個國家,累計種植面積達到10萬多畝。
“按照每畝產300公斤蓖麻子計算,可獲純利1500元,在山區旱田、丘陵薄地和輕度鹽堿地種植蓖麻,收益高于小麥、玉米(2347, 9.00, 0.38%)等大田作物。”黃家祥告訴記者,“以山東省為例,僅輕度鹽堿地就有幾十萬畝,推廣種植蓖麻潛力大,可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文章來源:農村大眾,作者:陳建志 周新國)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