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張周平委員建議,將青海省的春油菜生產納入國家良種補貼范圍,使其有效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變成一項富農惠農的民生政策。
張周平深入調研得出結論,青海生產春油菜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他說,青海地處高原,氣候冷涼,自然隔離條件好,十分適合春性和半冬性油菜制種,制種產量高(125公斤/畝以上,最高達200公斤/畝以上),種子籽粒飽滿,發芽率高(95%以上),純度高達99%。此外,青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育成了門油系列、浩油系列、青油系列等春油菜品種,成為當地和全國春油菜區的主栽品種,率先從國外引進和推廣了低芥酸品種奧羅和雙低品種托爾,填補了我國優質油菜生產的空白。目前,全國春油菜區推廣的甘藍型和白菜型油菜品種主要是由青海省選育的,青海已成為北方重要的油菜籽繁種基地。
他說,近年來,青海省的油菜呈現出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的良好格局,已取代小麥成為全省第一大作物。2011年全省油菜面積達到270.8萬畝,占全國春油菜面積的25%以上,總產達到35.6萬噸,單產達到131.5公斤/畝,已成為青海省農民增產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特別是隨著雜交油菜的大面積推廣,擴大種植面積,提高油菜單產仍有潛力可挖,為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條件。
張周平建議說,國家良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覆蓋青海的作物品種和范圍不斷擴大,但為了進一步支持青海油菜良種推廣,確保油菜產業穩定發展,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鼓勵農民使用良種和調動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建議國家將我省的春油菜納入農作物良種補貼范圍,讓更多的農牧民享受到國家強農惠農政策。
作者:孟軍 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