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在其經典著作《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中,通過對美國100家大公司進行追蹤考察,通過分析他們50年的發展歷史資料,得出結論公司戰略變化先行并導致了組織的變化,從而提出了關于戰略與組織最為經典的論斷“組織結構跟隨戰略”。
但是錢德勒是一位史學家,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得出了這個結論,那么組織結構和戰略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聯系?為什么組織結構一定要遵從戰略?對這一問題的分析是此篇文章的邏輯起點。
通過我的研究,對于為什么組織結構要跟隨戰略大概有以下三種解釋
1、 戰略是分配企業資源的一種方式,組織結構也是用來進行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企業一切都應跟隨戰略,組織結構在資源配置上應該與戰略保持一致,因此組織結構應該跟隨戰略。
2、 組織結構是企業實現目標的手段,而戰略的核心要點就是企業要達到的目標,因此組織結構要跟隨戰略。
3、 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得出結論。
作者認為三種解釋都沒有深入分析組織結構和企業戰略之間的聯系,對此本文有不同的見解。
分析清楚戰略和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對戰略和組織結構的本質要有清晰的認識。
戰略按照波特的觀點,就是企業要達到的目的和實現目標的途徑的結合物。因此公司戰略包含了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即所要實現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因此,戰略也可以看作組織分配資源的一種手段或者是方式,但是分配資源并不是戰略的目的而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種手段。
組織結構按照經典定義是組織的全體成員為實現組織目標,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務范圍、責任、權利方面所形成的結構體系。組織結構在表象上確實是在分配企業資源,但這并不是組織結構的本質。戰略和組織結構的本質都不是用來分配企業資源,分配資源只是一種表象,因此不能從分配資源的角度論證組織結構應該跟隨戰略。
為什么會有組織結構?組織結構也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按照德魯克的觀點“工業時代最偉大的發明就是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出現”,這種建立在分工基礎上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孕育了組織結構的誕生,組織結構在工廠出現的時候也就被創造出來了。
專業化分工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效率,但是這種分工同時提出了協作的要求,組織結構正式企業內部協調方式表現形式,因此組織結構實際上企業內部運作的一種機制。組織結構設計包括職責劃分、管理幅度設計、指揮鏈設計等等,這一切都是保證企業內部協調的形式。
那為什么組織結構要跟隨戰略呢?
可以看到戰略包含企業實現戰略的手段和途徑,這些手段和途徑其實就是企業運作模式,而組織結構就是企業運作模式的表現形式 ,因此組織結構就必須跟隨戰略,因為戰略決定了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就決定了企業的組織結構。
我們可以通過案例和組織結構的演變過程來印證,組織結構跟隨戰略。兩種基本的組織結構就是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直線職能制是出現最早的一種組織結構,當時公司的戰略就是最大化的生產,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搶占市場份額,這種戰略就決定了實現途徑就是嚴格的管理控制,減少變化,這種運作要求催生了直線職能制,這種組織結構控制嚴格,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分工效率的組織結構。
事業部制最早出現是在通用汽車,出現這種組織結構也是因為企業的戰略發生了變化 ,當時通用戰略是利用不斷推出的新產品,在全國展開大規模的競爭,這種戰略要求企業運作減少控制,增加靈活性,通過規模采購來降低成本,在這種要求下,通用汽車發明了事業部制,總部負責協調、支持、服務,各分部獨立經營,獨立對最終業績負責。
現在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很多變型,像矩陣制,網絡制等等,但是這些組織結構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特定戰略需求的出現。公司戰略定位于為大客戶提供保準化的產品,必然要選擇直線職能制,為多樣化顧客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則要選擇更加靈活的組織結構。
舉個例子海爾的例子,海爾OTC價值鏈概念的提出,被公認為組織結構的一次創新,被收為美國MBA教程的經典案例。從OTC實現的節點來看,其組織結構變革也是在跟隨企業戰略,OTC的出現是海爾調整了自己的戰略,將公司戰略定位實現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化要求企業更高的運作效率,通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因此海爾將采購、財務、人力資源收歸集團管理通過規模降低成本,將市場引入企業內部,改變原來部門之間的上下級關系為供應商、客戶關系提高運行效率。所以海爾的組織結構調整也在跟隨戰略。
通過本文分析,作者認為組織結構是企業運作模式的表現形式,公司戰略包含、決定了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就決定了企業的組織結構,因此組織結構必然要跟隨戰略,組織結構調整,戰略先行。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聯系電話:18606712736,電子郵件:cuu365@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