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中,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如何讓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從而建立起牢固的品牌忠誠度和極高的市場占有率。而新事物,往往是最難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特別是一項與傳統市場相背的技術革新。
卓越企業要將商業設想不斷付諸實施,獲得持續領先優勢,不僅需要鞏固現有市場,更要顛覆市場,塑造對己有利的競爭對手,構建新的競爭格局。信產部正式頒布TD-SCDMA的行業標準,最大的意義在于給了TD-SCDMA商業化進程的展開一個明確的指導,一方面證實了使用TD-SCDMA技術組建獨立的3G網絡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通過標準的統一為TD-SCDMA廠商的大規模產業化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移動通過推動政府建立行業標準,不斷拉開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小靈通等移動電信運營商的距離,3G標準的出臺,毫無疑問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中國移動。正所謂“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這樣的例子在各個行業都能找到,諸如彩電行業、影碟機行業、汽車行業、建筑行業等,都有這樣的領先企業,通過將本企業的技術推動為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標準,獲得先發優勢和權威地位,從而輕松占領新市場,建立真正根基堅實的品牌資產。
皇明太陽能熱水器的董事長黃鳴,不遺余力地呼吁社會重視太陽能等綠色資源,起草并積極推動全國人大頒布《可再生能源法》,為企業和黃鳴本人獲得了贊譽,也使皇明成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絕對的霸主。除了基本的社會責任之外,無庸置疑,皇明集團和黃鳴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歸結為高瞻遠慮的企業戰略思維。通過建構“行業標準”,乃至“法律法規”,商業企業可以很快得到全社會和政府的認可,特別是在中國開展經營活動,這種認可是任何商業推廣的結果所不能比攀的。取得這種認可,企業所有的品牌推廣才有了公信的基礎和落地的可能,企業的新產品也有了最強大的技術支撐。
那么,通過建構標準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是否需要龐大的資源與巨大的投入作為保障呢?答案往往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企業通過建構標準來獲得競爭優勢,與動輒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市場推廣來講,是更為經濟且有效的。我曾經幫助多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采取制訂標準或修訂標準的形式與對口的行業協會成功合作,所發生的費用多的也就50萬元,少的僅為5萬元。因為行業協會等政府主管部門本身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各項標準,作為一個企業,能夠提出建議并協助主管部門開展有利于行業規范與發展的工作,本身是受到肯定和歡迎的;如果企業再拿出部分資金作為研究經費提供給這些主管部門,一般是可以視實際貢獻,成為相應的行業標準、政策法規“參編單位、起草單位”,甚至直接進入推薦目錄。但并非有錢就能辦事,要想成功實施這一商業行為,需要滿足三個先決條件:新產品能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新產品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新產品符合國家大政方針與社會發展趨勢。
鎖定一個技術,建構一套標準,塑造一個品牌,擁有一個市場。
商業實踐:新國標力促電熱水器行業駛入快車道
持續爭論了4年之久的電熱水器新國家標準,最終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正式頒布,取代了我國此前采納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從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標準中,對電熱水器的安全標準、性能標準及廠商的安裝規范進行了約束;同時還特別要求廠商在銷售電熱水器的過程中必須明示意:在熱水器使用中,一旦發生器具以外的接地系統異常情況,應能確保使用者的安全。如果產品不具備此功能,廠商應做出聲明。
新國標的實施,可能為電熱水器廠家近年來銷售情況不敵燃氣熱水器窘境畫上句號。因為在此新國標2007年7月1日被強制性實施后,消費者使用電熱水器過程中再發生用電安全事故,責任將非常明確地落在電熱水器廠家身上。
新標準的出臺,勢必將行業內的參與廠商們客觀劃分為:“已能達標的標準倡導者”、“未來能自行完成技術研發以達標者”和“不具備該技術研發實力者”三類,去面對各自未來不同的商業機會。
在已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作為標準倡導者的海爾、帥康等實力派廠商,除了能在電熱水器市場話語權的爭奪中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外,還在此標準正式實施前,將此技術作為品牌的重要賣點,搶先占有一個拉升銷量的難得機會。而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04-2006年中國城市燃氣具產品消費需求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熱水器擁有率不過72.3%,尚未達到飽和狀態??我國城市熱水器市場的空間仍然十分巨大。
不過,對于自主技術難以通過安全要求驗證的部分中小型熱水器廠商而言,新國標的確為他們提出了一道嚴峻的市場課題。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認為,這類企業也不必忐忑不安,完全可以通過引進其他廠商的專利技術,避免遭遇產品被禁售的“厄運”。
這也正是前兩類廠商能夠把握的另一個商機??即以技術轉讓及專利使用的方式,從競爭對手處收取不菲的專利費。海爾、帥康等部分擁有可達標“防電墻”專利技術的企業,都有開展技術專利授權的合作項目。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家電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馬德軍提示各廠商,雖然我國由企業參與制定標準還剛剛起步,但已經被列為國家推進標準化改革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對于長久沉淪于價格戰之中的廠商來說,應積極考慮如何運用產業政策建立企業創新機制,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賺取更多專利費,從而成為競爭中最大的贏家。
類似其他行業的例子還有很多,深圳燕加隆企業“一拍即合”的專利許可開展得如火如荼,即是最好的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