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幾年的企業專題片,可謂失望多、贊嘆少;凡品多、精品少;平鋪直敘,楞頭楞腦的多,氣宇軒昂,自然流暢的少;資深品牌營銷專家陳軒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眾多企業領導人,思想上依然固守傳統觀念,對營銷一竅不通且頗為輕視,認為專題片只是應付主管領導的工具,最終導致企業專題片內容空洞,結構呆板,效果奇差;第二,拍攝專題片的廣告公司,單純為了拍攝而拍攝,對企業的戰略規劃、品牌形象、產品定位、傳播策略、媒介方案等,缺乏整體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控,對企業形象挖掘不深、對產品承諾表現不足,結構上藝術化有余針對性不足,只是簡單地做聲光影的重疊,專題片淪為了藝術片。,最終喪失了對目標客戶的打擊力。 結合上次專題片拍攝的實戰經驗,資深品牌營銷專家陳軒對其中的心得和經驗進行梳理。 此專題片的拍攝目的是為招商所用,它的受眾是會場1000名經銷商,目的使經銷商對企業和產品快速認同、增加進貨量、提升企業回款。
在制作專題片之前,項目組已對企業形象和產品賣點進行了反復挖掘,在細致和辛苦的調研基礎上,進行多次的頭腦風暴,先后確立出了品牌形象、品牌口號、產品賣點、產品傳播語、平面廣告已經完成。
項目組首先對經銷商進行了深入訪談,發現該行業經銷商有兩種關鍵需求:第一,經銷商更希望經銷大品牌公司的產品。從而不必擔心銷量和售后,輕松賺錢。第二,經銷商希望經營高利潤產品。第二種心理,因此,項目組認為專題片中要傳達的品牌產品調性是:“××有限公司是新西蘭一家國際化的有雄厚研發實力的專業化公司,它的產品是高品質、高科技、目前極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是通過10分鐘左右的聲光組合來表達這樣一句話。專題片的風格確立為:氣勢恢宏、大家風范、人文關懷。
接下來是腳本的撰寫,首先要確定你的腳本結構:結構上我們先通過前30秒的品牌創意,通過熟悉的場景矛盾,將受眾很自然地帶入決策情境,接著是企業實力展示和產品賣點訴求,最后是后30秒的品牌渲染。
項目組前期三個月對企業形象和產品定位的深入挖掘,所以企業實力和產品特點的表達方面,省卻很多時間精力,接下來的重點在于分鏡頭腳本的撰寫和品牌形象的渲染。這兩點又直接受制于素材的質量和數量。我們所掌握的素材只有企業的研發機構、工廠車間生產線、領導人的講話等視頻鏡頭。而這些素材不僅太過尋常,而且拍攝手法單調,分辨率低,是很難體現出高貴和有氣勢的感覺,而從頭再拍,時間上又絕對不允許,所以項目組認為我們必須對專題片的其他元素進行精心包裝和整合,必須借助四片綠葉去陪襯出企業品牌的紅花:第一片綠葉是品牌鏡頭的制作,第二片綠葉是配音的包裝,第三片綠葉是配樂的烘托,第四片綠葉是整體剪輯風格的選擇,四管齊下,來集中輔佐主題信息的弱勢。
在緊張有序的編排下,分鏡頭腳本4天就出來了,基本視頻素材也已到位,工作從3月19日開始,要求3月29日交片,只有短短的10天,第一片綠葉是對品牌鏡頭素材的搜集,要得到氣勢恢宏的品牌素材只能靠剪輯,因為必須要有南極、海洋、鱈魚、嬰幼兒這些元素,而且要突出“大氣”,所以很自然地去搜集BBC、DISCOVERY、NATIONAL等世界級的自然科學影片,還有《魔戒》《指環王》等一些包含新西蘭風景的碟片,希望憑借其中具有震撼力的經典鏡頭去烘托品牌形象,經過4天3夜的選材剪輯調色,果然得償所愿,我們共精選出4分鐘的共60個鏡頭,時長占總專題片時間8分18秒的一半。這些鏡頭對專題片中我們講述品牌故事,強化品牌形象,襯托企業實力和產品獨特點,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最后專題片的成功完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是配音的選擇,即第二片綠葉,為了體現國際化,專題片決定采取英文配音,中文字幕,參考BBC的配音風格,通過個人關系,輾轉找到了曾給NATIONAL配音的美國演員,男中音,40多歲,我們要求他像朗誦詩歌一樣充滿感情地去朗誦我們的解說詞。我們給了他自由的空間去發揮,樣音出來后,果然一次通過。
第三片綠葉就是配樂:我們搜集了大量的史詩風格的原聲大碟,參照初步剪輯出來的畫面,經過無數次的試聽,最后確立了《亞歷山大進行曲》和兩首舒緩的田園交響樂,在專題片中交叉烘托。
最后一項就是第四片綠葉即整體的剪輯風格的選擇,我們參考了一些著名的500強企業的企業專題片,如瑞士雀巢、德國安培、美國強生等的比較現代化的剪輯風格,要求剪輯師做到長短鏡頭結合、俯仰鏡頭穿插,節奏鮮明,張弛有致,并且要充分考慮經銷商觀眾的接受過程,在后40秒,逐漸放緩,配樂舒緩,配音緩慢堅定,讓經銷商去充分回味,最終以產品形象結束,強化效果。
通過這四片綠葉的烘托,專題片經過最后的修改,基本上做到了品牌形象和感覺的有效傳達,在既有的視頻和素材資源基礎上,發揮到了較高的表現力。
以后遇到類似專題片拍攝任務時,我建議大家把握“三個插花手法”,即按照三個宗旨去做:第一,牢牢把控受眾的心理,按照受眾的心理認知程序去布置畫面、配樂和音效。保證專題片的大方向大感覺和最終效果不出大錯;第二,作為導演,我們與剪輯師的溝通必須充分,一定要將專題片的定位和風格傳遞給剪輯師,然后共同制定出項目推進方案,對過程中每一步的實施方案、步驟、時間、效果都要進行細致地監控。常規的項目碰頭會要每天兩次,記錄備案,制作過程中遇到難題和疑惑,更要及時通氣,防止返工和步調混亂。雙方齊心協力地整合好手中的技術和策劃資源。第三,一定要反復看,多請人挑毛病,防止身在廬山,不識真面目。
專題片就是是品牌廣告產品廣告企業廣告的雜糅。品牌形象和產品特色都要靠它去體現烘托和渲染。它是企業的名片,是連接消費者和品牌的的紅娘,是產品對消費者最正式的一次“上門提親”,因此,一定要倍加重視,精心打造!嚴格遵守“四要素三原則”拍攝出來的專題片,不但能精準地傳播出品牌的內涵和產品的獨特點,更能深刻地把握住受眾的欲求,從而達到將產品深植于消費者心智的效果。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陳軒:自由策劃人,資深品牌營銷專家,原蜥蜴團隊副總裁。多年營銷策劃和零售管理經驗。先后在聯邦快遞中國總部、同仁堂集團、亞都家電集團等公司擔任營銷管理職位。博客://blog.sina.com.cn/vincentchenxuan,聯系郵箱:chenxuanbm @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