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快樂農人驛站 ,作者莫問芳名
賒銷,正在吞噬經銷商
最讓人崩潰的路,就是年底的要賬討債之路。
最讓人絕望的路,就是走了一趟又一趟,一毛錢都沒有要回來。
——這是一位干了幾十年的農資經銷商的肺腑之言。
最近跟很多人聊天,發現大家都在忙著清賬。但是,要賬路上的辛酸苦辣,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不同的理由賒銷。手頭緊、沒錢了、生病了、過幾天給等等。
但絕大部分的結尾,出奇雷同,大方賒銷——卑微討賬——撕破臉皮——耍賴死扛。
賒銷時候的大方和仗義,清賬時候的卑微和失望,一場又一場的信任崩塌,傷透了心。
一段要賬史,滿面辛酸淚,寒心的不是要不到錢,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被當猴耍。
80%賒銷的人,不是沒有錢,而是不想給你現金,甚至最后都不愿意還錢。90%賒銷的人,都不會準時清賬。95%賒銷的人,認為清賬是一種損失。
賒銷,為什么正在吞噬農資經銷商?
一、資金鏈斷裂的定時炸彈
賒銷表面上擴大了銷售額,實則是在玩一場危險的資金游戲。一旦遭遇農戶違約、自然災害或市場波動,每一筆賒賬都是經銷商資金鏈上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因為客戶的拖欠或無力償還而引爆,導致資金鏈瞬間斷裂。
二、利潤稀釋的無底深淵
表面上看,賒銷或許能帶來銷量的短暫增長,但實則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長時間的資金占用,加上潛在的壞賬風險,使得每一筆賒銷都像是在吞噬著經銷商的利潤。長此以往,即便銷量攀升,利潤卻如沙漏般流失,經銷商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
三、客戶信用的盲目賭博
賒銷是對客戶信用的盲目信任,缺乏對客戶真實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這種賭博式的營銷,無異于在沙地上建房,根基不穩。一旦客戶信用崩塌,留下的將是難以填補的財務黑洞,以及對品牌信譽的致命打擊。
四、市場競爭的畸形扭曲
賒銷還加劇了農資市場的畸形競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一些經銷商不惜以賒銷為手段,競相降低門檻,放寬信用條件。這種以犧牲利潤和資金安全為代價的競爭方式,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讓經銷商陷入了價格戰和信用戰的泥潭,難以自拔。
五、快速發展的沉重枷鎖
最為重要的是,賒銷成為了農資經銷商發展的沉重枷鎖。在賒銷的束縛下,經銷商難以集中資源投入到新品引進、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等核心領域,導致門店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這種短視和急功近利的行為,不僅限制了門店的成長空間,更讓經銷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當市場風向突變,競爭對手紛紛轉型升級時,賒銷的農資經銷商往往因“船大難掉頭”,最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敗下陣來。
當賒銷成為常態,當欠條堆積如山,經銷商們才猛然發現,自己已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泥潭。
面對賒銷的殘酷現實,農資經銷商們必須覺醒。你要明白,賒銷不是銷量的保障,而是利潤的殺手;賒銷不是客戶的恩賜,而是信用的毒藥;賒銷不是市場的捷徑,而是發展的枷鎖。
2025年,寧死別賒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