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看似被渠道裹挾,但知名品牌與差異化競爭力顯著的產品,代理權仍然吃香;
渠道看似處于主導地位,但也在面臨外部的變革與挑戰。
品牌與渠道究竟是一直“卷”下去,持續博弈,還是要握手言和,共同面對外部危機?
答案不言而喻。
品牌如何面對渠道,取決于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階段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
對于初創品牌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將產品做好,以產品為核心,將產品做深做精。同時把握市場需求,找到需要深耕的市場和價格段,建立起在用戶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打牢長期發展的基石。渠道反而不是此時的關注重點。
而有了一定根基和穩定銷量的品牌,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來持續驅動發展,這個外部自然也包括渠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攢,農戶對你的品牌已經有一定認知,自然也就有了對標品牌和行業定位,通過與核心渠道商的緊密綁定,可以把這個定位做得更扎實,讓你在一定的品類圈子中鞏固地位,形成護城河。
如果說品牌的發展策略是根據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而制定的,渠道則要努力跟上大環境的變革步伐,把握政策與市場需求,提升服務、推廣等多方面能力。
品牌依賴渠道賣貨,但不能只依賴渠道。
當推廣費用超過研發費用,產品差異化降低,市場競爭會越來越困難,甚至陷入盈利困境。處于直面消費者和同行競爭一線的渠道商,也需要謹慎選擇合作品牌,愛惜羽毛,提高自身服務能力。
品牌借渠道銷售,渠道借品牌背書
品牌與渠道不是天生對立
而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品牌、渠道與農戶一起
才能組成農資行業良性發展的循環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