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但卻使用了世界農藥使用總量的20%和世界化肥使用總量的35%。因此,農業生產資料是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投入品。中國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社會,農戶是農資供應鏈的終端,也是農資供應鏈中的弱勢群體,加之農資產品本身的季節性、后驗性使得農資市場秩序較為混亂,而且受害者恰恰是農戶。因此,從宏觀層面講,嚴格從供應商開始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質量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保護農民利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資流通領域亂象叢生
亂象:外資入侵、競爭加劇、門檻偏低、終端混亂……
根據中國農資供應鏈的特點,農資供應商是指向零售商提供農資商品及相應服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包括農資生產商、流通企業、經銷商和其他中介商。根據中國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流通企業的特點,將農資供應商主要劃分為農資生產企業、農資流通企業等。農資生產企業主要包括:純農資生產企業(含代加工企業)、農資生產流通兼營企業,不包括農資生產流通一體化企業;農資流通企業包括:國家級農資流通企業,主要是中農和中化;區域農資流通企業,如黑龍江慶豐、廣東天禾、浙江農資等;省級農資流通企業,如吉林農資,山東農資等;地市農資流通企業,如廣州農資;縣級農資流通企業等。
農資行業總體上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伴隨著農資流通領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外資、民營資本等紛紛進入流通領域,農資流通市場主體不斷增多,競爭不斷加劇。供銷社系統、農技系統、從事農資流通的個體、私營企業等市場主體競爭不斷加劇。一些大型的農資生產企業渠道下沉,流通企業更加注重網絡深度,眾多的農資零售商加入農資流通行業。調研中一個鎮普遍既有20-30個零售商,甚至僅有1萬畝地的1個鎮就有3-5個零售商。一是三萬元的門檻太低,二是眾多的零售商最終造成了終端市場的混亂。
供求雙方矛盾日益突出
矛盾:價格大戰、撕毀合同、言而無信……
從總體上來說,近年來國內農資供應商談判能力下降。在農資銷售淡季,為了盡快收回流動資金,降低儲存費用,農資供應商不斷縮小利潤空間,打“價格戰”來拋售產品。而到了農資銷售旺季,由于農民消費需求上升,農資價格也水漲船高,供應商有時甚至不惜撕毀合同來彌補在淡季時所受的損失。
因此,伴隨著農資行業轉型升級,供應鏈中供應雙方的矛盾不斷加劇,亟待建立全面、客觀、公正的農資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推進行業標準化、規范化,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流通體系評價事關成敗
問題:伙伴關系、風險控制、動態評價……
農資流通企業和經銷商選擇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控制雙方關系風險和制定動態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是農資行業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隨著采購額占銷售收入比例的不斷增長,采購逐漸成為決定農資經營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供應商的評估與選擇作為供應鏈正常運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正成為企業及行業發展最熱門的話題。 供應商的多樣性更使得供應商的評估和選擇工作變得復雜,需要一個規范的標準來操作。供應商評估首先要解決的是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的確立問題。
只有全面了解農資行業發展的內涵和特征,了解農資供應鏈的矛盾和問題,制定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體系,才能使所選擇的標準更全面,進而利用標準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最終尋找到理想的供應商。
農資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選取的原則
原則:系統全面、靈活可控、科學實用、可拓展性、最優化
一個具體的綜合評價問題,評價指標的選取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綜合評價的結論。指標并不是選得越多越好,太多重復性的指標會增加指標權重確定的難度。本文在廣泛的文獻研究和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農資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因為供應商在供應鏈環境下是廣義的經營主體之一,所以供應商評價的指標特征集不僅應該能夠反映質量、交貨期、價格等服務性指標,而且還要將供應商的協同能力、技術開發能力、發展能力等發展和協調性指標納人評價的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1)系統全面的原則:建立的指標體系不僅能夠全面反映供應商企業的現有狀況,而且還能夠體現供應商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靈活可操作原則:指標體系的設立應該有足夠的靈活性,使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運用。
(3)科學實用性原則:指標體系要能科學地反映供應商的實際情況,適中實用。如果指標體系過大、層次過多、指標過細將使評價的注意力不能體現整體;而指標體系過小、指標過粗又不能反映供應商的實際水平。
(4)可拓展性原則:因為各個產業和行業的企業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一些特殊的指標需要加人,這就要求指標體系和相應的評價模型有擴展的空間。
(5)供應鏈最優化原則:對于供應商的評價,我們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從整個供應鏈績效最大化的角度來評價供應商,不僅有利于流通企業選擇供應商,也有利于供應商自身不斷的發展,進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績效,通過供應商評價,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多贏。
農資供應商指標體系
體系:包含六大系統十七個因素
在具體的供應商評價指標篩選中,應該從使供應鏈績效最大化的目標出發,按照指標的設計原則,具體從企業經濟實力、質量保證能力、生產經營能力、供貨能力、服務能力和信譽指標等六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指標如下:
企業經濟實力指標:包括企業資質、產品資質、企業規模、企業經濟效益、品牌等角度來衡量。該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綜合經營實力。
質量保證能力從企業的質量檢測機構、人員,企業原料、產品合格率等方面來考察,全面反映了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
生產經營能力指標:主要從企業的原料來源、生產技術、生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來考察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該指標是供應商持續供貨的基礎。
供貨能力主要從貨運保證能力、供貨及時性等方面來考察,反映了供應商持續不斷供貨的能力。
企業的服務能力主要從供應商在信息、交接貨、廣告促銷等方面合作水平和能力,服務能力是供應商的重要指標。
企業的信譽指標主要考核了企業的商務信譽、消費者信譽和社會信譽,來反映客戶和社會對供應商的滿意程度。
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將供應商評價影響因素分為六大系統十七個因素(如表1所示)。在專家的選擇上,選取了農資生產、銷售等領域的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專家以及農資流通企業的采購人員和管理人員,由專家對各項指標賦值。
表1 農資供應商影響因素指標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注釋
A企業經營實力A,1企業規模A11資本總額(萬元)40000及以上為3, 4000-40000以下為2, 4000以下為1.
A12年銷售額(萬元)30000及以上為3 3000-30000以下為2 3000以下為1
A13職工人數(個)2000及以上為3, 300-2000以下為2, 300以下為1.
A14是否承擔淡儲是為1,否為0
A2企業資源A21原料資源具有礦山、基地等資源為1,否為0
A22人才資源大專以上員工比例
A23資金資源上市為1,否則為0
A3企業效益A31產品市場銷售范圍全國為3,省內為2,市縣為1
A32企業盈虧情況盈為1,虧為0
A4企業管理A41企業組織機構組織機構健全為1,否為0
A42企業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健全為1,否為0
B 產品質量B1產品全程質量控制 B12 原料質量控制原料符合標準為1,否則為0
B13 生產質量控制是否有專門的檢驗機構和人員,是為1,否為0
B14包裝質量控制包裝質量是否符合標準,是為1,否為0
B16 運輸質量控制運輸過程是否完好,是為1,否為0
B2 產品合格率
B3 產品可追溯性是否具有產品可追溯性,是為1,否為0
C 供貨能力C1盈利空間
C2 生產能力C21生產技術先進運輸過程是否完好,是為1,否為0
C22生產均衡、穩定是為1,否為0
C23推出新產品的能力是為1,否為0
C3 供貨能力 C31貨運能力是為1,否為0
C32供貨及時率
C33供貨準確率
D服務能力D1信息服務是否信息共享,是為1,否為0
D2交接貨服務供方人員的合作能力
D3促銷服務D31廣告宣傳力度有為1,否則為0
D32促銷合作有為1,否則為0
D4售后服務D41農化服務有為1,否則為0
D42協調處理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問題的能力
D43退換貨及時率
E社會信譽E1商務信譽E11合同執行力(履約率)
E12服務承諾有為1,否則為0
E13產品事故處理能力有為1,否則為0
E2顧客信譽顧客滿意度
E3社會聲譽獲得國家級獎勵為3、省部級獎勵2,其他為1
E4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