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Cassida nebu10sa Linnaeus鞘翅目,鐵甲科。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稍過長江。 寄主 甜菜、藜、莧等 為害特點 成蟲咬食葉片成孔洞,幼蟲刮食葉肉,影響甜菜發育。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7?8mm,體扁平,橢圓形,黃褐色,有不規則黑斑,前胸背板、鞘翅極寬,呈盾狀,頭部藏在胸背板之下,鞘翅具排列成縱行的粗刻點及溝9行。卵橢圓形,塊狀,每塊有卵10一15粒并附有粘液,凝結成半透明的薄膜狀物。末齡幼蟲體長8mm左右,黃綠色,頭部寬尾部細,兩側周生小刺17對,后邊接近局部的1對最長。蛹長6.5mm。黃綠色。 生活習性 東北年生2代,以成蟲在雜草或植株殘體下越冬。翌年5月底、6月上中旬出現不久即行交尾產卵,卵粒堆積呈塊狀,多產在蔡上,每天產1?2塊,每塊有卵10一15粒。每雌一生中最多能產卵200粒左右。 |
|
卵期5?7天,溫度低時可以延續到10?15天。幼蟲孵化后,取食灰菜葉片,飼料缺乏時,便爬到甜菜上取食。幼蟲期15?25天,共五齡,老熟幼蟲在葉面上裸露化蛹。蛹期5一12天。第一代成蟲于7月上旬出現,取食為害,半月后開始產卵。第二代成蟲出現后,為害不大,不再產卵即進行越冬。 防治方法 (1)及時鏟除田間藜科雜草,對預防甜菜大龜甲有一定效果。(2)甜菜收獲后,及時清除成蟲越冬的隱蔽物,如莖葉和采種株母根,能減輕翌年為害。(3)必要時,噴撤2.5%敵百蟲粉,每667m2 1.5?2kg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