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晉引薯2011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審定情況: 2006年國家審定(國審薯2006002)。
品種來源:母本“W953”/父本“FL475”。
特征特性:早熟,出苗至收獲63天左右。株型直立,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6厘米,分枝少,枝葉繁茂,莖與葉均綠色、復葉大,葉緣微波浪狀,花冠白色,塊莖長圓形,淡黃皮、淡黃肉,薯皮光滑,芽眼淺,匍匐莖短,結薯集中,薯塊大而整齊,商品率77.7%。
品質分析: 塊莖干物質含量18.3%,淀粉含量12.2%,鮮薯Vc含量19.0毫克/100克,還原糖含量0.41%,粗蛋白含量2.02%。
產量結果:2009~2010年參加山西省馬鈴薯早熟組引種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636.8千克,比對照津引薯8號(下同)增產4.6% ,兩年11個點次9點增產。其中2009年平均畝產1524.0千克,比對照增產4.8% ;2010年平均畝產1749.7千克,比對照增產4.6% 。
栽培要點:春季平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畝密度4500~5000株;選擇土質疏松、灌排方便的地塊播種,忌連作,禁止與其它茄科作物輪作;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強前期管理;及時除草、中耕和高培土,促使早發棵、早結薯;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及時灌溉,但要防止因施肥澆水過多而徒長;收獲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獲貯存。由于該品種易感二十八星瓢蟲,生產上要及早預防。
適宜區域:山西馬鈴薯一季作區早熟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