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黍(認)2011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大紅黍”等離子誘變后系選而成。試驗名稱“品黍-04”。
特征特性:生育期110天,比對照品種晉黍5號晚5天。生長期勢強,種子根和次生根發達、健壯,主莖節數8節,節間長8.3厘米,莖粗0.8厘米,株高143.3厘米,有效分蘗1.8個,葉片數8片,葉綠色,花序綠色,穗長33.4厘米,側穗型,穗粒重15.9克,千粒重8.6克,籽粒紅色、橢圓形,米黃色,米質糯性。抗旱性強,耐瘠薄性強。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粗蛋白(干基)14.21%,粗脂肪(干基)4.02%,直鏈淀粉/樣品量(干基)0.34%。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山西省黍子中早熟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16.6千克,比對照晉黍5號(下同)增產15.7%,試驗點12個,全部增產。其中2009年平均畝產189.9千克,比對照增產10.2%;2010年平均畝產243.3千克,比對照增產20.5%。
栽培要點:不宜重茬和迎茬,前茬以豆類、馬鈴薯、玉米、小麥等為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拌入磷肥,拔節和灌漿期每畝施10千克尿素。適宜播期為5月中旬,播種方式以耬播和撒播為主,畝播種量0.5~0.75千克,播種深度5~8厘米,畝留苗水地4~6萬株,旱地8~10萬株。三葉期間苗,株距10厘米,分蘗期第一次中耕除草,拔節期第二次中耕除草,拔節和灌漿期結合追肥澆水二次。發現黑穗病病株及時拔除,深埋銷毀。灌漿期間采取防鳥措施。高水肥地注意防倒。八成熟時為適宜收獲期。
適宜區域:山西省北部黍子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