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粱(認)2011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不育系160A×恢復系SP91。不育系160A為省高粱所用航天不育株與承16B保持系轉育的不育系;恢復系SP91為恢復系材料R111通過搭載航天衛星誘變,篩選出的高配合力材料。試驗名稱“HT-91”。
特征特性:生育期115天,比對照品種赤育8號晚3-5天。生長勢強,幼苗深綠色,根系健壯、發達,次生根多,成株株高110-130厘米,葉片深綠色,葉脈灰綠色,穗長30厘米,穗紡錘形,穗碼較緊,穎殼棕黑色、卵圓形,穗重65克,穗粒重55克,千粒重30克,籽粒紅色、圓形,粒質粉質。抗旱性好,耐瘠薄,植株矮小,適宜機械化收割,抗高粱絲黑穗病。
品質分析: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所(太原)檢測,粗蛋白8.61%,脂肪2.82%,總淀粉75.59%,單寧0.81%,賴氨酸0.25%。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山西省高粱早熟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368.9千克,比對照赤育8號(下同)增產10.7%,試驗點10個,全部增產。其中2009年平均畝產379.4千克,比對照增產11.9%;2010年平均畝產358.4千克,比對照增產9.4%。
栽培要點:合理輪作,肥料播前一次深施。適宜播期5月15日前后,畝播量機播0.6千克、耬播1.2千克,播種深度3.0厘米。該品種對水肥敏感,密度小時易產生分蘗,中等肥力密度要求畝留苗1.0-1.2萬株,高肥地要增加密度,肥力低要降低密度。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定苗后7-10天中耕除草一次,喇叭口期要加強水肥管理。在蚜蟲發生的年份要注意防治。適宜收獲期為10月初,及時收獲,減少落粒。
適宜區域:山西省高粱早熟區機械化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