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糜(認)2010002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對黃糜子以等離子6×1016Ar+/cm2劑量注入誘變處理后系選而成。試驗名稱“晉品稷2號”。
特征特性:生育期106天左右,屬中熟品種。田間生長較整齊,生長勢強。植株高大,株高131.7cm,主莖節數7.5個,有效分蘗1.4個,莖稈和花序綠色,穗分枝與主軸夾角小,屬側穗型,穗長30.5cm,穗粒重16.7g,千粒重7.2g,籽粒大、呈卵圓形,黃色,米色深黃,米質為粳性。抗旱性較強,耐瘠薄,田間有輕度倒伏現象。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粗蛋白(干基)14.44%,粗脂肪(干基)4.74%,直鏈淀粉/樣品量(干基)19.49%。
產量表現:2008~2009年參加山西省黍子中熟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96.7kg,比對照晉黍5號(下同)平均增產9.2%,試驗點12個,增產點9個,增產點率75%。其中2008年平均畝產194.0kg,比對照增產2.8%;2009年平均畝產199.3kg,比對照增產15.6%。
栽培要點:輪作倒茬,前茬以豆類、馬鈴薯、玉米、小麥等茬為好。結合秋季深耕施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拌入磷肥可獲得更高產量。5月中旬為適宜播期,苗高1寸時結合中耕進行間苗,畝留苗4-5萬株。生育期間及時中耕除草,拔節后結合降雨畝追尿素10kg,多雨年份注意防倒伏。灌漿期間要采取防鳥措施。糜子易落粒,以蠟熟期即八成熟收獲最好。
適宜區域:山西省糜子(粳性)中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