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編號:甘認谷2010001
品種名稱:銀谷1號
選育單位:白銀市農技中央
品種來源:從內蒙赤峰谷子品系神州綠谷0301-2-2-1中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莖桿紅色,分蘗2個,株高127厘米,糧豐草茂,可作為糧草兼用品種。穗長19厘米,穗型園筒形,穗碼緊密,單穗碼數77個,穗粒重11.7克,千粒重2.8克,出谷率86.8%,白谷綠米,出米率85%以上。籽粒含粗蛋白15.18%,粗脂肪4.68%,粗淀粉74.7%,水分11.5%。生養期沿黃春播130天左右,復種100-110天,海拔1800米地區150-165天。耐旱抗倒,熟相好。對谷子黑穗病表現高抗,抗谷子黃矮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的多點試驗中,均勻畝產382.3公斤,較對照涼谷增產8.4%。
栽培要點: 春茬相宜播期4月7-9日,1200-1400米較低海拔地區可夏播、復種、救災搶播于6月15-25日,最晚臨界期不超過7月1日,播后及出苗后各彈壓一次;中耕鋤草2-3次。畝播量0.4公斤, 畝留苗2.5-3.5萬株。穴播機行距22厘米,株距16.5厘米;膜側耬播可兌炒熟糜子1.5公斤左右加入播種箱內,與種子平均播入溝內,留苗株距7-9厘米;平地直播株行距8×28厘米,可采用耬播或畜力播種機,播量與膜側耬播一樣,留拐子苗。秋后耕地一般畝施農肥3000公斤以上,過磷酸鈣50公斤,春種施純氮7公斤、鉀肥5公斤作底肥,拔節后留意培土壅根,拔節后至抽穗前趁雨追施尿素15-20公斤,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一次。
相宜范圍:白銀市會寧、平川、白銀區等地及相同生態前提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春播,亦可在當地海拔1200-1400米地區進行兩作制夏播、復種、救災搶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