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魯農審2010037號
育種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系F72117/Chaleuz實生苗無性系選。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區域試驗結果:出苗至成熟60-65天,株型直立,生長勢強,株高50-60厘米,分枝少,莖稈粗壯,葉片灰綠色;花白色,花期短,無天然結實;匍匐莖4-9厘米,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8塊;塊莖長圓形,大而較整齊,商品薯率80%左右,黃皮淺黃肉,薯皮光滑,皮孔明顯,芽眼淺,干物質含量19.0-19.7%;休眠期短,約70天,耐貯藏;對馬鈴薯卷葉病毒、Y病毒、晚疫病抗性好于對照薯引一號;對馬鈴薯X病毒、青枯病、環腐病抗性與薯引一號相當;后期干旱易感早疫病。結薯對光照長短不敏感。
產量表現:在2007-2008年全省馬鈴薯春季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2401.3公斤,比對照薯引一號增產6.7%;2007年秋季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276.2公斤,比對照薯引一號增產38.0%。2009年春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61.8公斤,比對照品種薯引一號增產1.8%。
栽培技術要點:適于春秋二季作栽培和保護地栽培,適宜間作套種;一壟單行或雙行種植,栽培密度每畝5000株左右;宜催大芽適期早播,播種時適當增施速效氮肥。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鮮食型早熟品種春秋兩季露地或保護地種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