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紫蘇1號
審定編號:晉審紫蘇(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從紫野8號系選而成。原名“紫蘇1.0”。
特征特性:子葉出土凹尖,圓腎臟形,第一對真葉表面紫紅色,背面紫色,幼莖及葉柄均為紫色,近無毛或短疏柔毛。莖稈紫色,四棱型,中空,主莖直立,每個主莖葉腋間長有分枝,株高100cm左右,葉為桃形,背面紫色,有短茸毛,正面綠色光滑,臘質層較厚,葉緣鋸齒狀,葉片肥大,穗為總狀花序,單穗為長條形,每穗有小花15~25朵,小花互生,每小花結實4粒,籽粒灰褐色,在太原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移栽,生育期100天左右。
品質分析: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a-亞麻酸54.8%,粗脂肪33.74%。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紫蘇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72.2kg,其中2007年平均畝產159.2kg,2008年平均畝產185.1kg。
栽培要點:將種子與適量的壤土混合加入相當于種子0.4%的15%的粉銹寧粉劑(預防銹病發生)均勻撒播于育苗床上,畝需種子1~1.5kg,育苗期間適當間苗,使苗粗、苗壯;整地前畝施有機肥3000kg,三元復合肥50kg,用旋耕機把地旋均勻;為預防地老虎等,可在整地前用糠麩拌合撒施辛拌磷;苗齡40~45天后可移栽大田,移栽最好選在陰天進行;定植于5月下旬開始,復播在6月上旬進行,苗高宜10~15cm;進入7月中旬,植株封行前,追施尿素,中耕除草。生長期間遇天旱及時澆水。在籽粒顏色開始變深時,開始收獲,以防掉粒,導致產量降低。
適宜區域:山西省運城、臨汾麥后育苗移栽,中部春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