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審編號:晉審黍(認)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8114-15-8/8106-983-3。8114-15-8和8106-983-3均為由內蒙伊盟農科所引進的高代材料。原名“雁黍9號”。
特征特性:幼苗葉片和葉鞘均為綠色,株高174.3cm,節數6.4節,綠色花序,側穗型,穗長37.4cm,穗粒重7.6g,籽粒為復色、圓形,千粒重7.9g,出米率82%,米黃色,適口性好,田間有輕度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干基)14.84%,粗脂肪(干基)3.54%,粗淀粉(干基)76.83%,支鏈淀粉/粗淀粉(干基)99.97%。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黍子中熟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83.1kg,比對照晉黍5號平均增產10.7%,試驗點11個,9點增產,增產點率81.8%。其中2006年平均畝產263.0kg,比對照晉黍5號增產12.8%;2007年平均畝產303.2kg,比對照晉黍5號增產9.0%。
栽培要點:平川區5月20日前后播種,丘陵區6月1日前后播種為宜,但可根據土地墑情適當提前,尤其旱地,要注意趕雨搶墑播種;農、氮、磷肥要配合施用;以苗期(5~6葉)和抽穗前中耕為宜,有利于扎深、建壯株、抽大穗、創高產;乳熟期防止鳥害,以蠟熟末期收獲最好。
適宜區域:山西省北部黍子中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