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單98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東試102”,屬中熟半緊湊型普通玉米,由南京東寧農作物研究所以L4×834配組,于2001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春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春播平均畝產498.0公斤,2004年較對照蘇玉9號增產23.3%,極顯著;2005年較對照蘇玉19增產2.2%,顯著。兩年區試夏播平均畝產516.7公斤,2004年較對照蘇玉9號增產26.4%,2005年較對照蘇玉19增產12.7%,兩年增產均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春播畝產513.2公斤,較對照蘇玉19增產3.0%;夏播畝產432.7公斤,較對照蘇玉19增產9.5%。
全生育期春播114天左右,夏播96天左右。出苗較齊,苗勢較強,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45厘米左右,穗位99厘米左右,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穗長20.3厘米左右,穗粗4.5厘米左右,禿頂1.8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4粒左右,籽粒黃色,粒型硬粒型,千粒重319.0克左右,出籽率84.4%左右,果穗有露尖現象。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輕,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高感矮花葉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容重713g/L,粗蛋白10.03%,粗脂肪4.04%,粗淀粉71.38%,賴氨酸0.37%。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適宜春夏播,春播播種時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播種時期一般在6月中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2.5-3公斤,春播密度一般為4000株/畝,夏播密度一般為4500株/畝。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苗肥占40%,穗肥占60%。
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矮花葉病。
2、神玉2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2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ZH03-3”,屬中熟半緊湊型普通玉米,由南京神州種業有限公司以H87×H991配組,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春播平均畝產509.5公斤,2004年較對照蘇玉9號增產34.0%,極顯著;2005年較對照蘇玉19減產2.2%,不顯著。兩年區試夏播平均畝產455.7公斤,2004年較對照蘇玉9號增產4.6%,2005年較對照蘇玉19增產8.6%,兩年增產均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春播畝產494.8公斤,較對照蘇玉19減產0.7%;夏播畝產430.1公斤,較對照蘇玉19增產8.8%。
全生育期春播115天左右,夏播96天左右。出苗較齊,苗勢較強,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03厘米左右,穗位82厘米左右,成株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紫色,穎殼淺紫色,花絲青-淺紅色,穗長17.3厘米左右,穗粗4.7厘米左右,禿頂1.1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3粒左右,籽粒黃色,粒型半硬粒型,千粒重290.4克左右,出籽率86.8%左右。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輕,抗倒性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矮花葉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容重722g/L,粗蛋白10.51%,粗脂肪3.84%,粗淀粉69.84%,賴氨酸0.38%。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播種時期一般在6月中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2.5-3公斤,密度一般為50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苗肥占60%,穗肥占40%。
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矮花葉病。
3、中江玉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3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金玉6號”,屬中熟半緊湊型普通玉米,由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以P138×3372配組,于1999年育成。南京市六合種子公司申請審定。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春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春播平均畝產495.1公斤,2004年較對照農大108增產9.1%,極顯著;2005年較對照鄭單958增產4.6%,不顯著。兩年區試夏播平均畝產422.4公斤,2004年較對照農大108增產4.0%,顯著;2005年較對照鄭單958增產8.1%,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春播畝產500.0公斤,較對照鄭單958增產3.6%;夏播畝產423.6公斤,較對照鄭單958增產6.6%。
全生育期春播115天左右,夏播98天左右。出苗較齊,苗勢較強,幼苗葉鞘紫紅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19厘米左右,穗位88厘米左右,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紫色,穎殼紫色,花絲紅色,穗長17.5厘米左右,穗粗4.8厘米左右,禿頂1.9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3粒左右,籽粒黃色,粒型半馬齒型,千粒重301.3克左右,出籽率84.4%左右。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輕,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矮花葉病、紋枯病,抗小斑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容重760g/L,粗蛋白11.28%,粗脂肪3.52%,粗淀粉70.47%,賴氨酸0.36%。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適宜春夏播,春播播種時期一般在4月上旬,夏播播種時期一般在6月中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2.5-3公斤,春播密度一般為4000株/畝,夏播密度一般為4500株/畝。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苗肥占40%,穗肥占60%。
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病蟲害。
4、中江玉2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4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ZJ0305”,屬中熟半緊湊型普通玉米,由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 L4×K12配組,于2002 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春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春播平均畝產488.7公斤,2004年較對照農大108增產6.9%,極顯著;2005年較對照鄭單958增產4.0%,不顯著。兩年區試夏播平均畝產470.6公斤,2004年較對照農大108增產21.3%,2005年較對照鄭單958增產12.0%,兩年增產均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春播畝產509.9公斤,較對照鄭單958增產5.7%;夏播畝產429.2公斤,較對照鄭單958增產8.1%。
全生育期春播111天左右,夏播93天左右。出苗較齊,苗勢較強,幼苗葉鞘淺棕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32厘米左右,穗位99厘米左右,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花藥淺紅色,穎殼綠色,花絲淺紅色,穗長18.5厘米左右,穗粗4.8厘米左右,禿頂2.5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2粒左右,籽粒黃色,粒型硬粒型,千粒重334.4克左右,出籽率81.5%左右,果穗有露尖現象。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輕,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矮花葉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容重740g/L,粗蛋白10.87%,粗脂肪4%,粗淀粉68.64%,賴氨酸0.39%。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適宜春夏播,春播播種時期一般在4月上旬,夏播播種時期一般在6月中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3-3.5公斤,春播密度一般為4000株/畝,夏播密度一般為4500株/畝。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苗肥占50%,穗肥占50%。
4、病蟲防治。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矮花葉病。
5、美玉3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5
二、來源與類型 屬半緊湊型甜糯玉米品種,由海南綠川種苗有限公司以Mnt×Fnct配組,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鮮果穗746.4公斤,較對照蘇玉糯1號減產5.7%,兩年減產均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畝產692.3公斤,較對照蘇玉糯1號減產4.6%。
春播播種至采收95天左右。出苗整齊,苗勢強,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半緊湊,整齊度較好,株高194.2厘米左右,穗位90.5厘米左右,雙穗率18.6%左右,空桿率3.7%左右,成株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紅色,穗軸白色,穗長16.8厘米左右,穗粗4.3厘米左右,禿頂0.8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4粒左右,籽粒白色,千粒鮮重140.4克左右,鮮出籽率63.9%左右。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經,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小斑病、矮花葉病、紋枯病。省鮮食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組織的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食味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糯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支鏈淀粉占淀粉總量的98.68%,達到糯玉米標準(NY/T524-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一般在3月下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2公斤左右,密度4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18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鉀13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肥占40%,苗肥占30%,穗肥占30%。
4、病蟲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5天左右采收青果穗。
6、蘇玉糯1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6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02W-6”,屬半緊湊型花糯玉米,由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T354×FH2配組,于2001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鮮果穗801.1公斤,較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1.3%,2003年增產極顯著,2004年減產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畝產791.9公斤,較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9.1%。
春播播種至采收92天左右。出苗整齊,苗勢強,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半緊湊,整齊度較好,株高194.8厘米左右,穗位78.4厘米左右,雙穗率11.4%左右,空桿率0.9%左右,成株葉片數18片左右。花藥紫紅色,穎殼淺紫色,花絲紅色,穗軸白色,穗長18.6厘米左右,穗粗4.3厘米左右,禿頂2.3厘米左右,每穗14行左右,每行36粒左右,籽粒紫白相間,千粒鮮重231.6克左右,鮮出籽率67.5%左右。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經,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高感矮花葉病。省鮮食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組織的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糯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支鏈淀粉占淀粉總量的98.13%,達到糯玉米標準(NY/T524-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一般在4月上旬。
2、合理密植。每畝用種量2.5公斤左右,密度4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肥占40%,苗肥占30%,穗肥占30%。
4、病蟲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矮花葉病。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5天左右采收青果穗。
7、蜜玉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607
二、來源與類型 屬松散型超甜玉米品種,由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Mo17(sh2/sh2)×金銀束二環系(sh2/sh2)配組,于2000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鮮果穗696.6公斤,較對照蜜玉8號增產4.1%,2004年增產極顯著,2005年增產不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畝產650.4公斤,較對照蜜玉8號增產5.1%。
春播播種至采收89天左右。出苗整齊,苗勢強,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松散,整齊度較好,株高186.3厘米左右,穗位56.7厘米左右,雙穗率19.5%左右,空桿率0.3%左右,成株葉片數19片左右。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白色,穗軸白色,穗長18.2厘米左右,穗粗4.5厘米左右,禿頂1.7厘米左右,每穗15行左右,每行36粒左右,籽粒黃色,千粒鮮重251.6克左右,鮮出籽率69.8 %左右。田間觀察病害發生較經,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小斑病,高感矮花葉病、紋枯病。省鮮食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組織的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水溶性糖含量16.92%,還原糖含量6.98%,均達到甜玉米標準(NY/T523-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一般在4月上旬。
2、合理密植。畝用種量1.2公斤左右,純作密度3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N8公斤、P2O55公斤、K2O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肥占40%,苗肥占30%,穗肥占30%。
4、病蟲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矮花葉病、紋枯病。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2天左右采收青果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