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告
第20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江蘇省種子條例》《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規定》和《江蘇省同一生態區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管理規定》有關規定,現將審核通過的3個引種備案小麥品種予以公布。引種備案品種被原審定機關撤銷審定的,備案自動撤銷。
引種備案信息由引種單位提供。引種單位對備案品種的真實性、安全性和適應性負責,嚴格按照引種備案區域和種植季節進行推廣,認真做好品種主要農藝性狀、栽培技術要點、風險提示等注意事項的告知工作。
附件:1.2024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目錄(第二批)
2.2024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適應性試驗結果(第二批)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9月5日
附件1|
序號
|
作物
名稱
|
品種
類型
|
品種名稱
|
引種編號
|
審定編號
|
引種單位
|
育種單位
|
引種適宜區域
|
|
1
|
小麥
|
半冬性
|
淮麥606
|
(蘇)引種(2024)第28號
|
皖審麥20211010
|
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
|
小麥
|
半冬性
|
渦麥19
|
(蘇)引種(2024)第29號
|
皖審麥2023T020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
|
小麥
|
半冬性
|
友鑫麥288
|
(蘇)引種(2024)第30號
|
皖審麥2023L023
|
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
合肥市蜀香種子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附件2
2024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適應性試驗結果(第二批)
1、淮麥60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緊湊,穗長方型,長芒,籽粒角質。2023-2024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0天,比對照淮麥20長0.5天,株高82.4厘米,每畝有效穗40.5萬,每穗38.1粒,千粒重41.9克。平均畝產547.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40),高抗黃花葉病,中感紋枯病,高感條銹病、白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5、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2、渦麥1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緊湊,穗紡錘型,長芒,籽粒角質。2023-2024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0.2天,比對照淮麥20短1.3天,株高83.7厘米,每畝有效穗40.5萬,每穗38.4粒,千粒重43.2克。平均畝產548.2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80),高抗黃花葉病,感紋枯病,慢銹條銹病,高感白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5、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3、友鑫麥28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緊湊,紡錘形穗,長芒,半角質。2023-2024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2天,比對照淮麥20長1.2天,株高79.8厘米,每畝有效穗41.8萬,每穗35.5粒,千粒重47.0克。平均畝產624.3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50),高抗黃花葉病,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條銹病慢銹。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