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作物名稱
|
品種類型
|
品種名稱
|
引種編號
|
審定編號
|
引種單位
|
育種單位
|
引種適宜區域
|
|
1
|
小麥
|
半冬性
|
阜航麥1號
|
(蘇)引種(2022)第116號
|
皖審麥20210019
|
南京金麒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阜陽市農業科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
|
小麥
|
半冬性
|
宿4185
|
(蘇)引種(2022)第117號
|
皖審麥20200003
|
嘉祥騰飛種業有限公司
|
宿州市農業科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
|
小麥
|
半冬性
|
百麥5811
|
(蘇)引種(2022)第118號
|
豫審麥20220012
|
河南百農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百農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
|
小麥
|
半冬性
|
百麥589
|
(蘇)引種(2022)第119號
|
豫審麥20220041
|
河南百農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百農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
|
小麥
|
半冬性
|
創星麥102
|
(蘇)引種(2022)第120號
|
豫審麥20210105
|
河南省乾鑫源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泉星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
|
小麥
|
半冬性
|
春曉159
|
(蘇)引種(2022)第121號
|
豫審麥20220023
|
河南春曉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春曉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7
|
小麥
|
半冬性
|
泛育麥29
|
(蘇)引種(2022)第122號
|
豫審麥20220010
|
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8
|
小麥
|
半冬性
|
谷道0366
|
(蘇)引種(2022)第123號
|
陜審麥20210014號
|
陜西高農種業有限公司
|
陜西高農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9
|
小麥
|
半冬性
|
谷神158
|
(蘇)引種(2022)第124號
|
皖審麥20210043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0
|
小麥
|
半冬性
|
禾麥11
|
(蘇)引種(2022)第125號
|
豫審麥20200043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1
|
小麥
|
半冬性
|
禾麥35
|
(蘇)引種(2022)第126號
|
豫審麥20210085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2
|
小麥
|
半冬性
|
河大518
|
(蘇)引種(2022)第127號
|
豫審麥20200009
|
河南省天寧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大學、輝縣市豫北種業有限公司、洛陽太學農作物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3
|
小麥
|
半冬性
|
孟麥169
|
(蘇)引種(2022)第128號
|
豫審麥20220015
|
河南先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先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4
|
小麥
|
半冬性
|
寶景麥161
|
(蘇)引種(2022)第129號
|
豫審麥20200051
|
河南贊粟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寶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5
|
小麥
|
半冬性
|
華成5183
|
(蘇)引種(2022)第130號
|
皖審麥20210010
|
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宿州市天益青種業科學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6
|
小麥
|
半冬性
|
華冠1號
|
(蘇)引種(2022)第131號
|
豫審麥20210090
|
河南華冠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華冠種業有限公司、李西臣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7
|
小麥
|
半冬性
|
華麥027
|
(蘇)引種(2022)第132號
|
陜審麥20210005號
|
河南永碩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耕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8
|
小麥
|
半冬性
|
濮麥1128
|
(蘇)引種(2022)第133號
|
豫審麥20210108
|
河南海納種業有限公司
|
濮陽市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19
|
小麥
|
半冬性
|
金黎神華608
|
(蘇)引種(2022)第134號
|
豫審麥20210084
|
河南神華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神華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0
|
小麥
|
半冬性
|
科興3302
|
(蘇)引種(2022)第135號
|
豫審麥20210038
|
河南黃河種業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河南農業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1
|
小麥
|
半冬性
|
聯邦3號
|
(蘇)引種(2022)第136號
|
豫審麥20220103
|
河南圣源種業有限公司
|
新鄉市天寶農作物新品種研究所、河南聯邦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2
|
小麥
|
半冬性
|
魯研955
|
(蘇)引種(2022)第137號
|
皖審麥20210037
|
安徽魯研種業有限公司
|
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3
|
小麥
|
半冬性
|
輪選49
|
(蘇)引種(2022)第138號
|
豫審麥20210044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4
|
小麥
|
半冬性
|
輪選69
|
(蘇)引種(2022)第139號
|
豫審麥20200035
|
河南順鑫大眾種業有限公司
|
新鄉市中農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新中心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5
|
小麥
|
半冬性
|
渦育16
|
(蘇)引種(2022)第140號
|
皖審麥20210003
|
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
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6
|
小麥
|
半冬性
|
夢麥2號
|
(蘇)引種(2022)第141號
|
皖審麥20211025
|
安徽省三高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7
|
小麥
|
半冬性
|
農大753
|
(蘇)引種(2022)第142號
|
豫審麥20220042
|
安徽華皖種業有限公司
|
中國農業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8
|
小麥
|
半冬性
|
荃麥979
|
(蘇)引種(2022)第143號
|
皖審麥20211008
|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29
|
小麥
|
半冬性
|
柳麥521
|
(蘇)引種(2022)第144號
|
皖審麥20211023
|
安徽柳豐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安徽柳豐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安徽農業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0
|
小麥
|
半冬性
|
山農981
|
(蘇)引種(2022)第145號
|
豫審麥20200034
|
焦作市新瑞種業有限公司
|
山東農業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1
|
小麥
|
半冬性
|
視察168
|
(蘇)引種(2022)第146號
|
豫審麥20210104
|
新鄉縣視察種業有限公司
|
新鄉縣視察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2
|
小麥
|
半冬性
|
雙優二號
|
(蘇)引種(2022)第147號
|
陜審麥20170013號
|
河南豐源種子有限公司
|
韓城市平德糧食專業合作社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3
|
小麥
|
半冬性
|
皖科189
|
(蘇)引種(2022)第148號
|
皖審麥20211007
|
安徽儂多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4
|
小麥
|
半冬性
|
皖麥1648
|
(蘇)引種(2022)第149號
|
皖審麥20210016
|
安徽天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合肥徽韻生物技術研究所(普通合伙)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5
|
小麥
|
半冬性
|
皖農398
|
(蘇)引種(2022)第150號
|
皖審麥20211003
|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6
|
小麥
|
半冬性
|
東昌668
|
(蘇)引種(2022)第151號
|
皖審麥20211005
|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7
|
小麥
|
半冬性
|
西農105
|
(蘇)引種(2022)第152號
|
陜審麥2020018號
|
溫縣金苗種業有限公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陜西省農牧良種場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8
|
小麥
|
半冬性
|
溫農301
|
(蘇)引種(2022)第153號
|
豫審麥20220019
|
河南聚瑞種業有限公司
|
李寶林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39
|
小麥
|
半冬性
|
春曉186
|
(蘇)引種(2022)第154號
|
豫審麥20210063
|
河南春曉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春曉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0
|
小麥
|
半冬性
|
華麥299
|
(蘇)引種(2022)第155號
|
皖審麥20210048
|
安徽厚天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五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厚天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1
|
小麥
|
半冬性
|
西農059
|
(蘇)引種(2022)第156號
|
陜審麥2019006號
|
江蘇蘇樂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2
|
小麥
|
半冬性
|
周麥40號
|
(蘇)引種(2022)第157號
|
豫審麥20210076
|
河南中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3
|
小麥
|
半冬性
|
偉隆136
|
(蘇)引種(2022)第158號
|
陜審麥2019004號
|
連云港神州種業有限公司
|
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鄉市金苑邦達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4
|
小麥
|
半冬性
|
溫豐218
|
(蘇)引種(2022)第159號
|
豫審麥20220005
|
溫縣金豐種業有限公司
|
張喜浩、王振法、晁召飛、諸甜甜、解雁楠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5
|
小麥
|
半冬性
|
武農66
|
(蘇)引種(2022)第160號
|
陜審麥20210008號
|
開封蓮瑜種業有限公司
|
趙瑜、趙存德、劉江梅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6
|
小麥
|
半冬性
|
西農537
|
(蘇)引種(2022)第161號
|
陜審麥2020005號
|
河南滿地金種業有限公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7
|
小麥
|
半冬性
|
西農837
|
(蘇)引種(2022)第162號
|
陜審麥20210001號
|
濮陽新陽種業有限公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8
|
小麥
|
半冬性
|
許麥1708
|
(蘇)引種(2022)第163號
|
豫審麥20210069
|
連云港市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許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49
|
小麥
|
半冬性
|
閻麥5810
|
(蘇)引種(2022)第164號
|
陜審麥2019010號
|
泰安市山農先行種業有限公司
|
西安市閻良區農業新品種試驗站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0
|
小麥
|
半冬性
|
中育1628
|
(蘇)引種(2022)第165號
|
豫審麥20210111
|
山東眾力棉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陽中棉所科技貿易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1
|
小麥
|
半冬性
|
有孚1號
|
(蘇)引種(2022)第166號
|
豫審麥20210113
|
河南省坔育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同舟緣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2
|
小麥
|
半冬性
|
雨田2018
|
(蘇)引種(2022)第167號
|
皖審麥20211002
|
安徽雨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雨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3
|
小麥
|
半冬性
|
豫農607
|
(蘇)引種(2022)第168號
|
豫審麥20200048
|
河南博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農業大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4
|
小麥
|
半冬性
|
鄭科21
|
(蘇)引種(2022)第169號
|
豫審麥20220004
|
河南百富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百富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5
|
小麥
|
半冬性
|
金麥2號
|
(蘇)引種(2022)第170號
|
豫審麥20220058
|
江蘇雙贏種子有限公司
|
許昌金地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6
|
小麥
|
半冬性
|
鄭麥925
|
(蘇)引種(2022)第171號
|
豫審麥20190020
|
河南永樂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7
|
小麥
|
半冬性
|
鄭麥6687
|
(蘇)引種(2022)第172號
|
豫審麥20200033
|
河南福豐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河南生物育種中心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8
|
小麥
|
半冬性
|
中星18
|
(蘇)引種(2022)第173號
|
皖審麥20211016
|
江蘇中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中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59
|
小麥
|
半冬性
|
中育1526
|
(蘇)引種(2022)第174號
|
豫審麥20190010
|
浚縣佳碩種業有限公司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0
|
小麥
|
半冬性
|
菊城麥6號
|
(蘇)引種(2022)第175號
|
豫審麥20200016
|
河南菊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徐建永、劉海起、喬慧芳、鄭小麗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1
|
小麥
|
半冬性
|
懷川919
|
(蘇)引種(2022)第176號
|
豫審麥2015006
|
河南金黎豐種業有限公司
|
李文舉、李繼平、蔣付偉、王愛香、葛可可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2
|
小麥
|
半冬性
|
浚麥8105
|
(蘇)引種(2022)第177號
|
豫審麥20210079
|
河南金希萊種業有限公司
|
浚縣豐黎種業有限公司、王懷蘋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3
|
小麥
|
半冬性
|
漯麥99
|
(蘇)引種(2022)第178號
|
豫審麥20220090
|
漯河市金秋種業有限公司
|
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4
|
小麥
|
半冬性
|
永優麥8838
|
(蘇)引種(2022)第179號
|
豫審麥20210099
|
河南省福樂種業有限公司
|
河南省永優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5
|
小麥
|
半冬性
|
溫麥2216
|
(蘇)引種(2022)第180號
|
豫審麥20220013
|
溫縣金苗種業有限公司
|
苗學聰、苗學強、焦竹青、劉洛洛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6
|
小麥
|
半冬性
|
新育178
|
(蘇)引種(2022)第181號
|
豫審麥20210114
|
河南金科種子有限公司
|
鄭州市新育農作物研究所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7
|
小麥
|
半冬性
|
海納麥69
|
(蘇)引種(2022)第182號
|
豫審麥20220083
|
河南海納種業有限公司
|
濮陽市華龍區華豐種業有限公司、河南海納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8
|
小麥
|
半冬性
|
許科3號
|
(蘇)引種(2022)第183號
|
豫審麥20220021
|
河南省許科種業有限公司
|
趙土崗、河南省許科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69
|
小麥
|
半冬性
|
富麥2000
|
(蘇)引種(2022)第184號
|
皖審麥20211030
|
江蘇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創富種業有限公司、江蘇中旗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江蘇省淮北地區
|
|
70
|
小麥
|
春性
|
科麥1007
|
(蘇)引種(2022)第185號
|
皖審麥20211012
|
安徽省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省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
71
|
小麥
|
春性
|
揚紅6號
|
(蘇)引種(2022)第186號
|
皖審麥20210025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
72
|
小麥
|
春性
|
鎮選106
|
(蘇)引種(2022)第187號
|
皖審麥20210023
|
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
|
安徽五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
73
|
玉米
|
糯玉米
|
澳甜糯65
|
(蘇)引種(2022)第188號
|
桂審玉2022039
|
天津市南澳種子有限公司
|
北方嘉業(天津)鮮食玉米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
74
|
玉米
|
糯玉米
|
理想66
|
(蘇)引種(2022)第189號
|
桂審玉2022040
|
天津市南澳種子有限公司
|
天津市南澳種子有限公司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
75
|
大豆
|
鮮食大豆
|
滬寧95-1
|
(蘇)引種(2022)第190號
|
滬農品審大豆2007第001號
|
南京綠領種業有限公司
|
上海市動植物引種研究中心
|
江蘇省淮南地區
|
2022年江蘇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適應性試驗結果(第二批)
1、阜航麥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直立,苗勢旺,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短,莖稈臘粉較重,落黃及熟相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2天,比對照淮麥20短1.9天,株高73.2厘米,每畝有效穗41.6萬,每穗43.3粒,千粒重46.3克。平均畝產621.2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1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50,病情指數17.73),中感黃花葉病、白粉病、紋枯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4萬-16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宿418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直立,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9.6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株高77.9厘米,每畝有效穗42.9萬,每穗36.6粒,千粒重45.5克。平均畝產609.9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38,病情指數5.30),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百麥581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9.8天,比對照淮麥20長0.7天,株高74.7厘米,每畝有效穗41.8萬,成穗率38.5%,每穗37.2粒,千粒重46.1克。平均畝產595.69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35,病情指數6.48),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白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占60%,追肥占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蟲、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4、百麥58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9.6天,比對照淮麥20短0.9天,株高76.8厘米,每畝有效穗41.7萬,成穗率36.6%,每穗38.0粒,千粒重43.9克。平均畝產589.9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6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38,病情指數1.53),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占60%,追肥占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蟲、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等病蟲害,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5、創星麥102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松散,抗倒性較好。抽穗拔節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8.0天,比對照淮麥20短1.2天,株高77.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45.0萬,畝穗數36.0粒,千粒重47.4克。平均畝產667.7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0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55,病情指數16.41),高感葉銹病、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旬左右。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留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使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春曉15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9.0天,與對照淮麥20相當,株高80.9厘米,每畝有效穗43.4萬,每穗40.2粒,千粒重43.7克。平均畝產663.8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6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15,病情指數12.04),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葉銹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7、泛育麥2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力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穗層整齊,成穗率高,抗倒性較好。拔節短抽穗稍晚,熟相好,后期較耐高溫。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7天,比對照淮麥20短0.9天,株高76.2厘米,每畝有效穗41.9萬,每穗37.1粒,千粒重44.7克。平均畝產596.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59,病情指數3.21),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適宜播期一般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5萬-18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3厘米。3、科學肥水管理。小麥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7.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小麥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8、谷道036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幼苗生長健壯,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型穗,短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6天,比對照淮麥20短3.4天,株高78.8厘米,每畝有效穗38.5萬,每穗37.1粒,千粒重45.5克。平均畝產521.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9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52,病情指數5.13),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9、谷神15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厚,抗倒性一般。拔節抽穗短,熟相中等。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6.3天,與對照淮麥20熟期相當,株高88.2厘米,每畝有效穗40.8萬,每穗38.9粒,千粒重45.5克。平均畝產587.1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43,病情指數10.00),中感黃花葉病、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0、禾麥1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3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5.6厘米,每畝有效穗40.8萬,成穗率37.3%,每穗35.0粒,千粒重46.3克。平均畝產521.3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4,病情指數7.14)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葉銹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4萬-16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1、禾麥3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3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3.6厘米,每畝有效穗41.5萬,成穗率37.2%,每穗34.2粒,千粒重46.8克。平均畝產517.81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04%。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17,病情指數6.41),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4萬-16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2、河大51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蠟質層厚,株高矮,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型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8.6天,比對照淮麥20短2.6天,株高75.4厘米,每畝有效穗40.2萬,成穗率38.1%,每穗37.0粒,千粒重49.0克。平均畝產604.8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20%。2021年-2022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75,病情指數17.65),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3、孟麥16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5.7天,比對照淮麥20短0.8天,株高75.2厘米,每畝有效穗43.6萬,每穗36.6粒,千粒重47.7克。平均畝產636.5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3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36,病情指數16.46),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4、寶景麥16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中等,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一般。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6天,比對照淮麥20短0.7天,株高80.3厘米,每畝有效穗40.6萬,每穗35.6粒,千粒重47.6克。平均畝產584.8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3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0,病情指數14.09),高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5、 華成5183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直立,葉片淡綠色、較寬大,分蘗成穗率一般,株型半緊湊,旗葉短寬、上舉,穗層較整齊,莖稈有少量臘粉,落黃及熟相好。穗紡錘型,長芒,籽粒白色、角質、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6.7天,與對照淮麥20相當,株高77.4厘米,每畝有效穗43.9萬,每穗38.8粒,千粒重45.2克。平均畝產666.5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8.3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95,病情指數4.23),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6、華冠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松散,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稍慢,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4.6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77.2厘米,每畝有效穗41.7萬,每穗37.1粒,千粒重48.0克。平均畝產643.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7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62,病情指數20.65),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22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7、華麥027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中等。拔節短,抽穗遲,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9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78.9厘米,每畝有效穗40.1萬,每穗35.7粒,千粒重43.9克。平均畝產603.1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5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05,病情指數4.43),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葉銹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8、濮麥112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苗期長勢強,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8天,比對照淮麥20短0.5天,株高71.5厘米,每畝有效穗40.6萬,每穗37.6粒,千粒重46.1克。平均畝產622.9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8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47,病情指數7.00),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19、金黎神華60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稍晚,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3天,與對照淮麥20熟期相當,株高80.3厘米,每畝有效穗40.2萬,每穗35.9粒,千粒重47.5克。平均畝產587.0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53,病情指數8.93),高感白粉病、葉銹病,感黃花葉病,中感紋枯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0、科興3302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綠,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31.0天,比對照淮麥20長1.0天,株高78.7厘米,每畝有效穗42.8萬,每穗38.9粒,千粒重43.1克。平均畝產662.98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5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3,病情指數9.62),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5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做好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的防治。
21、聯邦3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較高,耐寒抗凍性好。株高較矮,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較強。穗層較厚、整齊,紡錘型大穗,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好,成熟落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8.8天,與對照淮麥20相當,株高68.7厘米,每畝有效穗39.7萬,每穗36.5粒,千粒重45.7克。平均畝產608.0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6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4,病情指數11.02),中感白粉病、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11月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推遲播種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增加基本苗。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防治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
22、魯研95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短寬上舉,穗層整齊,蠟質輕,株高矮,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熟相較好。穗型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7天,比對照淮麥20長0.7天,株高77.5厘米,每畝有效穗41.1萬,每穗37.0粒,千粒重46.2克。平均畝產635.31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0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50,病情指數4.17),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10月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3、 輪選49
24、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葉色青綠上沖,株型緊湊、穗層整齊,穗碼中等、轉色快,抗倒性較好。熟相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30.9天,比對照淮麥20長0.8天,株高78.0厘米,每畝有效穗43.8萬,每穗38.6粒,千粒重42.6克。平均畝產665.4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9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53,病情指數3.19),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4、輪選6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6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株高77.0厘米,每畝有效穗42.4萬,每穗38.1粒,千粒重44.2克。平均畝產654.1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30,病情指數10.65),高感白粉病,感黃花葉病,中感紋枯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5、渦育1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苗期長勢健壯,分蘗力強,抗寒性好。穗層整齊,莖桿彈性較好,熟相一般。穗紡錘形,穗大、均勻,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 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 215.9 天,比對照淮麥20短0.7天,株高81.3厘米,每畝有效穗 39.2萬,每穗37.1粒,千粒重42.9克。平均畝產624.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80,病情指數9.72),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中抗條銹病,高抗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期播種,培育壯苗。一般10月中上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肥水管理。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5%,拔節孕穗肥占35%,并重視施用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小麥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26、夢麥2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4天,比對照淮麥20短1.2天,株高72.1厘米,每畝有效穗42.6萬,每穗36.3粒,千粒重49.9克。平均畝產547.9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9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65,病情指數5.09),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葉銹病,中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20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7、農大753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0.0天,比對照淮麥20短1.1天,株高78.1厘米,每畝有效穗43.0萬,每穗35.7粒,千粒重46.0克。平均畝產600.33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6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15,病情指數5.46),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
28、荃麥97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松散,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起身晚抽穗遲,熟相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6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2.7厘米,每畝有效穗42.5萬,每穗35.0粒,千粒重41.7克。平均畝產618.5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67,病情指數7.66),中抗條銹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高感白粉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29、柳麥52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中等綠色、較窄,幼苗長勢較好,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春季返青拔節慢。越冬期抗寒性較好,抗倒春寒能力較好。株型半緊湊,旗葉較小、上沖,穗層整齊,莖稈臘粉重、彈性好,抗倒伏,落黃及熟相好。紡錘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0天,與對照淮麥20熟期相當,株高84.8厘米,每畝有效穗42.0萬,每穗36.8粒,千粒重46.7克。平均畝產652.0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1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50,病情指數5.21),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高抗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0、山農98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高適中,抗倒性較好。抽穗拔節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8.3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株高72.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44.6萬,畝穗數36.6粒,千粒重46.7克。平均畝產686.8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0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36,病情指數18.86),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旬左右。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留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使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1、視察16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綠,分蘗力較強,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旗葉較長,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飽滿度好,熟相較好。三要素較協調,田間綜合自然發病較輕。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8.1天,比對照淮麥20長0.4天,株高76.0厘米,每畝有效穗42.6萬,每穗38.4粒,千粒重44.1克。平均畝產654.9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9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3,病情指數13.64),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葉銹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2、雙優二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株型緊湊,分蘗力強,成穗率高,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較強;穗型紡錘,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熟相、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落粒性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4天,比對照淮麥20短2.0天,株高70.5厘米,每畝有效穗44.2萬,每穗33.3粒,千粒重43.9克。平均畝產638.3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0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74,病情指數8.33),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中抗葉繡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植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3、皖科18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壯,出苗整齊,葉色濃綠,分蘗性中等,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蠟質層較厚,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好。抗寒性較好,起身拔節略遲。大田抗病性較好,穗層整齊,成穗率較高,落黃好,熟相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商品性好,黑胚率低,籽粒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2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6.5厘米,畝有效穗數42.4萬,穗粒數41.3粒,千粒重44.8克。平均畝產565.0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9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48,病情指數3.21),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高抗條銹病、葉繡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植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4、皖麥164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葉片長卷,苗勢較強,抗寒性較好,分蘗力強,成穗較多,起身中晚,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0天,與對照淮麥20熟期相當,株高77.9厘米,每畝有效穗41.5萬,每穗33.6粒,千粒重42.9克。平均畝產523.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45%。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29,病情指數5.50),中感紋枯病、葉銹病、黃花葉病、白粉病,高抗條銹病。通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35、皖農39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整齊,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3天,比對照淮麥20短1.8天,株高73.8厘米,每畝有效穗41.1萬,每穗39.4粒,千粒重42.5克。平均畝產628.3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4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30,病情指數2.57),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6、東昌66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3.6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3.7厘米,每畝有效穗40.0萬,每穗37.6粒,千粒重43.6克。平均畝產621.59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3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0,病情指數11.76),高感白粉病、葉銹病、條銹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7、西農10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片較長,葉色深綠,苗期長勢較壯,抗寒性強,起身晚,拔節快,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旗葉較長,株型松緊適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穗層厚,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4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平均株高81.9厘米, 每畝有效穗數41.3萬, 穗粒數35.1粒,千粒重53.7克 。平均畝產584.42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5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40,病情指數8.59),高感白粉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穗發芽抗。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水肥管理。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6.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注意防止倒伏。
38、溫農30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綠,分蘗力較強,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旗葉中等、上舉,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飽滿度好,熟相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6.5天,比對照淮麥20長0.5天 ,株高76.7厘米,每畝有效穗43.2萬,每穗39.2粒,千粒重43.8克。平均畝產666.01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0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59,病情指數6.67),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9、春曉18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松散,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莖稈無蠟質,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0.3天,比對照淮麥20短0.3天,株高76.4厘米,每畝有效穗41.4萬,每穗38.4粒,千粒重45.3克。平均畝產617.3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1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3,病情指數8.93),高感白粉病,感黃花葉病,中感紋枯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農業科學院種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0、華麥29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松散,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莖稈無蠟質,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9.6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株高77.0厘米,每畝有效穗42.9萬,每穗38.1粒,千粒重44.9克。平均畝產629.1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1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4,病情指數10.47),中感紋枯病、白粉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農業科學院種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1、西農05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6.5天,比對照淮麥20短1.3天,株高71.5厘米,每畝有效穗33.2萬,每穗36.2粒,千粒重47.0克。平均畝產571.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00,病情指數13.10),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2、周麥40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片較長,葉色深綠,苗期長勢較壯,抗寒性較好,起身拔節稍短,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強,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旗葉較長,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強;后期落黃好,熟相好。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7.4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株高75.6厘米, 每畝有效穗數40.4萬,穗粒數34.6粒,千粒重44.2克。平均畝產602.1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3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40,病情指數11.64),高感白粉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穗發芽高感。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水肥管理。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6.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注意防止倒伏。
43、偉隆136
44、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5天,比對照淮麥20短0.7天,株高74.6厘米,每畝有效穗42.4萬,每穗37.3粒,千粒重46.8克。平均畝產625.9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3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14,病情指數13.84),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條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7-20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5、溫豐218
4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片較長,葉色深綠,苗期長勢較壯,抗寒性強,起身晚,拔節快,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旗葉較長,株型松緊適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穗層厚,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7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平均株高78.5厘米, 每畝有效穗數39.3萬, 穗粒數37.0粒,千粒重46.5克。平均畝產590.7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8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43,病情指數11.36),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肥水管理。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6.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注意防止倒伏。
45、武農6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一般。拔節抽穗短,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3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株高79.4厘米,每畝有效穗40.3萬,每穗36.8粒,千粒重45.9克。平均畝產588.7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98%。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 3.15,病情指數5.33),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6、西農537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0.3天,比對照淮麥20短0.3天,株高77.3厘米,每畝有效穗42.2萬,每穗38.9粒,千粒重42.6克。平均畝產597.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1.75%。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中感赤霉病(嚴重度1.89,病情指數21.03),高感白粉病、葉銹病,感紋枯病,中抗條銹病,高抗黃花葉病。江蘇農業科學院種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7、西農837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冬季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成穗率較高,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稍晚,熟相好,后期較耐高溫。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0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株高80.0厘米,每畝有效穗42.4萬,每穗35.9粒,千粒重43.9克。平均畝產623.8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3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33,病情指數13.73),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10月10日-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2萬-16萬,推遲播種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增加基本苗。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防治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
48、許麥1708
4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9天,比對照淮麥20短2.3天,株高72.0厘米,每畝有效穗38.6萬,每穗35.6粒,千粒重45.9克。平均畝產625.9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36%。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25,病情指數7.81),中感紋枯病、白粉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9、閻麥5810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短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5.0天,比對照淮麥20短1.3天,株高74.9厘米,每畝有效穗41.6萬,每穗40.6粒,千粒重43.5克。平均畝產558.03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3.7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29,病情指數5.19),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0、中育162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蠟質層厚,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型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9.7天,比對照淮麥20短1.5天,株高74.9厘米,每畝有效穗40.4萬,成穗率38.1%,每穗37.2粒,千粒重49.6克。平均畝產612.9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3%。2021-2022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65,病情指數5.77),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中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0日-10月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1、有孚1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好。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6.3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株高80.4厘米,每畝有效穗40.4萬,每穗37.1粒,千粒重43.4克。平均畝產558.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0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40,病情指數2.00),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2、雨田 201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綠,分蘗力較強,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較好, 抗倒性較好,穗長方型,長芒、白殼、籽粒白粒,角質, 飽滿度較好,熟相較好。三要素較協調,田間綜合自然發病輕。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 228.6天,比對照淮麥20長0.9天, 株高79.0厘米,每畝有效穗42.4萬,每穗38.0 粒,千粒重44.2克。平均畝產655.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 5.9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30,病情指數2.74),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 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3、豫農607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片較長,葉色淺綠,苗期長勢較壯,抗寒性強,起身拔節稍短,兩極分快,抗倒春寒能力中等,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旗葉大且上沖,株型松散,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好;穗層厚,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6.5天,比對照淮麥20短1.0天。平均株高78.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41.1萬,穗粒數34.6粒,千粒重47.7克。平均畝產598.1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8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29,病情指數8.10),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中抗葉銹病,高抗條銹病。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水肥管理。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6.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小麥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注意防止倒伏。
54、鄭科21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一般,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蠟質層厚,株高適中,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型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30.0天,比對照淮麥20短1.2天,株高77.8厘米,每畝有效穗40.4萬,成穗率38.1%,每穗37.0粒,千粒重49.1克。平均畝產599.57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3.3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27,病情指數7.33),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10月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5、金麥2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蠟質層厚,株高矮,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型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30.3天,與對照淮麥20熟期相當,株高72.5厘米,每畝有效穗40.2萬,成穗率37.4%,每穗37.2粒,千粒重50.6克。平均畝產621.28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1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70,病情指數4.17),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10月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6、鄭麥92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松散,穗層較整齊,抗倒性一般。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4.2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83.4厘米,每畝有效穗39.8萬,每穗35.5粒,千粒重45.0克。平均畝產561.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5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68,病情指數5.41),高感白粉病、葉銹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7、鄭麥6687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分蘗能力較強,春季起身短,抗寒性一般。株型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中等。拔節抽穗快,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6.0天,比對照淮麥20短0.3天,株高79.5厘米,每畝有效穗40.5萬,每穗36.6粒,千粒重45.7克。平均畝產589.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0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06,病情指數7.29),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58、中星1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型適中,莖稈粗壯,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強。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生長穩健,起身拔節較快,兩極分化快。穗層整齊,穗長方形,大小較均勻,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均勻,飽滿度好,成熟落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8.8天,與對照淮麥20相當,株高70.4厘米,每畝有效穗39.2萬,每穗36.9粒,千粒重46.9克。平均畝產614.6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7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1,病情指數4.48),高感白粉病、葉銹病,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0日-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推遲播種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增加基本苗。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防治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
59、中育152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較整齊,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0.2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77.9厘米,每畝有效穗41.6萬,每穗38.9粒,千粒重45.1克。平均畝產577.3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4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95,病情指數8.09),中感紋枯病、黃花葉病、葉銹病、白粉病,高抗條銹病。江蘇農業科學院種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0、菊城麥6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苗期葉色深綠,苗勢健壯,春季起身拔節短,兩極分化快;株型偏松散,通風透光性好,莖稈有彈性,抗倒伏能力較強;紡錘型穂,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灌漿速度快,抗病性較好,成熟落黃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 228.0天,與對照淮麥20相當,株高79.0厘米,每畝有效穗42.3萬,每穗38.5粒,千粒重46.9克。平均畝產660.7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6.2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40,病情指數5.09),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植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肥水管理。小麥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返青起身期追施尿素7-9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61、懷川91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一般,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短,抗倒春寒能力較好,株型松散,旗葉上沖,抗倒性較好,穗層整齊。熟相較好。紡錘形穗,短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6天,比對照淮麥20短0.5天,株高76.1厘米,每畝有效穗42.3萬,每穗39.6粒,千粒重45.2克。平均畝產627.5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61%。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67,病情指數7.66),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葉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2、浚麥8105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苗勢壯,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較好,兩極分化快,抽穗短。株型較緊湊,抗倒性一般。穗層整齊,穗下節短,熟相較好。長方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8天,比對照淮麥20短1.3天,株高76.9厘米,每畝有效穗41.8萬,每穗40.0粒,千粒重43.4克。平均畝產628.44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7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2.70,病情指數20.46),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紋枯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葉銹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3、漯麥9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短,兩極分化快,抽穗短。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抗倒性好。穗下節長,旗葉大,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7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78.8厘米,每畝有效穗43.0萬,每穗38.6粒,千粒重45.5克。平均畝產627.8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6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25,病情指數6.82),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感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4、永優麥883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弱,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拔節抽穗短,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4.0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80.2厘米,每畝有效穗41.9萬,每穗38.5粒,千粒重44.4克。平均畝產623.4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1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41,病情指數13.86),中感白粉病、紋枯病、條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5、溫麥2216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片較長,葉色深綠,苗期長勢較壯,抗寒性強,起身晚,拔節快,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旗葉較長,株型松緊適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穗層厚,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7.4天,比對照淮麥20短0.1天。平均株高81.9厘米, 每畝有效穗數41.3萬,穗粒數35.1粒,千粒重47.7g 。平均畝產584.42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5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65,病情指數10.33),高感白粉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上中旬播種。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厘米。3、科學水肥管理。播種時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左右,12月中旬追施尿素5.0-6.5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2月底追施尿素7.5-10.0公斤,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小麥孕穗期缺水會造成部分分蘗不能抽穗,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全生育期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的防治;注意預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塊種注意防止倒伏。
66、新育178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淡綠,分蘗能力強,成穗率一般,抗寒性好。株型半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蠟質層厚,株高矮,莖稈彈性好,抗倒性強。拔節抽穗短,熟相較好。穗型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9.1天,比對照淮麥20短2.1天,株高77.9厘米,每畝有效穗40.3萬,成穗率37.1%,每穗37.3粒,千粒重49.7克。平均畝產603.93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4.10%。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50,病情指數2.78),高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10月25日。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4-16公斤,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7、海納麥69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能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拔節抽穗短,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紡錘形穗,小穗排列緊密,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2.0天,比對照淮麥20短0.7天,株高70.2厘米,每畝有效穗41.74萬,每穗37.7粒,千粒重46.1克。平均畝產661.86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7.4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4,病情指數8.33),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葉銹病,高抗條繡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8、許科3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葉色青綠,苗勢壯,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冬季抗寒性較好,起身拔節快,兩極分化一般,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旗葉及下部葉片小,穂下節長,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黑胚率低,飽滿度較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7.4天,比對照淮麥20短0.4天,株高77.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38.6萬,每穗粒數35.7粒,千粒重48.9克。平均畝產597.65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13%。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2.24,病情指數4.00),高感白粉病,感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高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或肥力水平偏低應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水肥管理。一般畝施純氮20-22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冬前及短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注意做好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69、富麥2000
適應性試驗結果:半冬性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長勢健壯,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抗寒性較好。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熟相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度好。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21.4天,比對照淮麥20短0.2天。株高80.2厘米,每畝穗數42.2萬,每穗粒數37.7粒,千粒重49.1克。平均畝產581.20公斤,比對照淮麥20增產5.77%。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感赤霉病(嚴重度3.74,病情指數5.45),中感白粉病、紋枯病,中抗黃花葉病、條銹病、葉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感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水肥管理。畝施純氮16-18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其中氮肥基施60%,追肥40%,磷、鉀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4、病蟲草害防治。注意防治赤霉病、蚜蟲等病蟲害。
70、科麥1007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性小麥品種。幼苗直立,葉色較深,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好,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紅粒,半角質到角質,播期彈性大,適應性廣。2020-2021年度江蘇引種試驗結果:全生育期197.0天,比對照揚麥20短1.0天,株高82.0厘米,畝有效穗30.2萬,每穗粒數為38.4粒,千粒重46.3克。平均畝產453.42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5.20%。2021-2022年度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58,病情指數2.87),高感葉銹病,中感紋枯病、條銹病,中抗黃花葉病,抗白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植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下旬到11月初。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18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2-14公斤,其中基苗肥占70%,拔節孕穗肥占3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71、揚紅6號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分蘗能力一般,抗寒性較好。株型松散,穗層整齊,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短,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紅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98.9天,比對照揚麥20短0.8天,株高82.0厘米,每畝有效穗33.1萬,每穗40.2粒,千粒重39.6克。平均畝產499.60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5.56%。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26,病情指數1.32),高感白粉病,中感黃花葉病、葉銹病、紋枯病,中抗條銹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1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72、鎮選106
適應性試驗結果:春性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分蘗能力強,抗寒性較好。株型半緊湊,穗層整齊,抗倒性好。拔節抽穗短,熟相中等。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紅粒,半角質,籽粒較飽滿。2021-2022年度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199.7天,與對照揚麥20熟期相當,株高81.6厘米,每畝有效穗33.1萬,每穗39.0粒,千粒重40.8克。平均畝產496.10公斤,比對照揚麥20增產4.89%。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鑒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 1.79,病情指數0.48),中感葉銹病、紋枯病、條銹病,中抗黃花葉病,高抗白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鑒定:抗穗發芽。
栽培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適宜播期為11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晚播適當加大播量。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配合施用磷、鉀肥。抽穗揚花后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抗旱。4、病蟲草害防治。做好赤霉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73、澳甜糯65
適應性試驗結果:糯玉米品種。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藥淡紫色,花粉量大,花絲青綠色,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穗軸白色。2022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播種至采收鮮穗)83.8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7.5天;株高196.5厘米,穗位高71.8厘米,雙穗率5.9%,倒伏率0%,倒折率0%;穗長21.2厘米,穗粗5.9厘米,無禿尖,穗行數16行,行粒數39.8粒,鮮千粒重392.0克,出籽率68%;平均鮮穗畝產901.00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7.50%。引種試驗田間鑒定結果: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抗瘤黑粉病,抗穗腐病,抗絲黑穗病,感玉米螟,抗南方銹病。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腐霉莖腐病,感紋枯病,抗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中抗彎孢葉斑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春季為防止低溫凍害必須使用地膜覆蓋,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秋季7月15日之后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2800-3000株。3、科學肥水管理。氮、磷、鉀含量為17-17-17的三元復合肥每畝40公斤用于底肥,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玉米螟、草地貪夜蛾;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74、理想66
適應性試驗結果:糯玉米品種。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藥淡紫色,花粉量大,花絲青綠色,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穗軸白色,生長勢強。2022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播種至采收鮮穗)84.8天,比對照蘇玉糯5號短6.5天;株高201.0厘米,穗位高73.3厘米,雙穗率4.5%,倒伏率0%,倒折率0%;穗長20.7厘米,穗粗5.3厘米,無禿尖,穗行數16行,行粒數39.8粒,鮮千粒重392.0克,出籽率68%。平均鮮穗畝產971.70公斤,比對照蘇玉糯5號增產13.70%。田間抗病性結果: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抗瘤黑粉病,抗穗腐病,抗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抗南方銹病。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腐霉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銹病,感彎孢葉斑病。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春季為防止低溫凍害必須使用地膜覆蓋,一般3月中下旬播種,秋季7月15日之后播種。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每畝2800-3000株。3、科學肥水管理。氮、磷、鉀含量為17-17-17的三元復合肥每畝40公斤用于底肥,純氮一般每畝20-25公斤,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玉米螟、草地貪夜蛾;做好莖腐病、紋枯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75、滬寧95-1
適應性試驗結果:鮮食春大豆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橢圓形葉,花白色,鮮莢翠綠寬大,莢毛灰白稀疏,種皮淡綠,籽粒橢圓形,淡褐臍,商品性好。2022年引種單位自行組織的引種適應性試驗平均結果:全生育期為70.1天,比對照蘇早2號短6.9天;株高33.7厘米,結莢高度4.1厘米,主莖節數8.6個,有效分枝3.4個;單株有效結莢25.1個,每莢粒數2.0個,百莢鮮重112.9克,百粒鮮重69.4克。鮮莢平均畝產701.10公斤,比對照蘇早2號增產4.90%。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SC3,感大豆花葉病毒SC7。
栽培技術要點及風險提示:1、適時播種。3月至4月播種。2、合理密植。采用穴播或條播等,畝密度1.4-1.6萬株,種植方式采用寬行窄株,畝用種量6-8公斤。3、科學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30公斤作基肥,苗期追肥復合肥10公斤/畝;花莢期注意及時灌水。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后期防治豆莢螟、蝽蟓等;病害預防根腐病、灰斑病等。5、適時采收青莢。鮮莢一般在籽粒和豆莢已飽滿、豆莢翠綠尚未變黃變色前收獲。6、本品種為鮮食大豆品種,不宜再采收種子。7、春保護地種植,隨著播期提前采收鮮莢期相對延長。8、天氣條件、病蟲害、土地質量及田間管理水平均可影響鮮莢的產量和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