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單位 內蒙古呼盟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1985年內蒙古呼盟農業科學研究所以546為母本,呼單81-14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描述 生育期98天左右,株高60?左右,株型開展,分枝數中等,莖綠色,帶紫色素,復葉較大,葉色深綠,茸毛多,葉緣平展,側小葉4-5對;花冠紫色,雄蕊橙黃色,花粉量中等,能天然結實,漿果綠色、大、有種子;塊莖圓橢,薯皮紫色,薯肉乳白色,表皮較光滑,塊莖整齊,芽眼數目中等、較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長,極耐儲藏。蒸制食品優質,加工品質:淀粉含量19.5-19.8%,淀粉質量好,適用于生產高質量的精淀粉;植株和塊莖對晚疫病有很強的田間抗性,抗主要病毒(PSTV)性能好,檢測PSTV感染率為“0”;較抗旱耐高溫,適應性強,穩產性好。
產量表現 1992-1994年呼盟區試,三年平均畝產1892?,比對照克新1號增產19.1%。1995-1996年呼盟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67?,比對照克新1號增產16.5%。1997年開始,在各地進行生產試驗,一般畝產1530?左右,比克新1號等主栽品種增產13-16%。
栽培要點 一般當氣溫穩定通過5-70C時即為當地適宜播種期。一般肥力情況下,每公頃施農家肥15000?、磷酸二銨300?、硫酸鉀200?,適當增施有機肥顯著提高產量和淀粉含量。在肥水條件好的地塊種植,畝保苗3500株左右為宜,較干旱和瘠薄地塊,一般畝保苗4000株。進行催芽處理,播種前將種薯放在10-150C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曬種催芽,當芽長1?左右時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如果切塊,重量不低于25g,每個切塊保證不少于1-2個健芽。垅作時播深15?左右,覆土10cm,鏟耥作業要在開花前結束。
適應區域 適宜內蒙古和其它省市一季作區做為淀粉加工品種和鮮食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