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1
品種名稱:紫花851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龍海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EPOKA/374-128
特征特性:冬種生長期98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株高41厘米,葉片綠色,莖綠帶褐色。單株結薯6個,大、中薯率70%以上,薯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薯塊扁圓型,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現場田間觀察發現晚疫病,花葉病毒病發病較輕,未卷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472.53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20.73%,2002年續試,平均鮮薯每畝產1715.63公斤,比對照種克新3號增產12.80%。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催芽
該品種為中晚熟品種,從北方調進作為冬播用種,一般休眠期都未結束,必須要進行切塊催芽。作為春播用種時一般不需要催芽。具體的催芽方法:先將種薯切塊,待切口晾干后用一層濕沙鋪底,上排薯塊,再灌濕沙,或先用5-10ppm赤霉素浸泡15分鐘,后再切塊,待出芽后,經煉苗6-7后再播種。
2、合理密植
該品種長勢較強,一般種植不宜過密,以每畝3200-3500穴為宜。
3、中耕培土及預防霜凍
一般中耕培土兩次,第一次應淺培土,約間隔7-10天后進行第二次厚培土,高度約7-10厘米。如遇霜凍,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剛出的苗可用火燒土或干土覆蓋,較大的苗可用農膜或稻草覆蓋。同時采取措施設法提早出苗如覆蓋農膜等,以避開后期的生長高溫。
4、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
高產栽培時,應以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每畝用量500-700公斤,同時每畝施2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現蕾時根據苗的長勢可酌情追施3-5公斤/每畝尿素以防早衰;在馬鈴薯生長盛花期若植株長勢過旺,可噴施多效唑。
5、防治病蟲害
該品種晚疫病抗性不穩定,在沿海地區一般抗性較好,但在周寧、壽寧、閩清等地區作春播時,晚疫病發生較重,必須要做預防性噴藥,以減輕晚疫病的危害。田間對青枯病表現出一定的耐性,但不宜在青枯病發病嚴重地塊種植。
6、收獲與貯藏
大多數葉片翻黃,表明已經成熟,應及時搶收。若塊莖作種用,務必散光薄攤貯藏,抑制腋芽滋長,以保持頂芽優勢。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紫花851冬種生長期98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豐產性好,單株結薯6個,薯塊扁圓型,大、中薯率70%以上,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適合全省馬鈴薯產區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晚疫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