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豐6號(魯農審字[2005]041號)
原代號9503-8,系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馬鈴薯品種。雜交組合為83119-(10)×PVY-31,通過有性雜交,經連續無性世代選擇,1999年育成。該品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馬鈴薯區域試驗,春季平均畝產1674.6公斤,比對照大西洋增產66.3%;2003年秋季平均畝產1389.4公斤,比對照大西洋增產38.9%。2003年秋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358.9公斤,比對照大西洋增產59.1%。 該品種為早熟品種,出苗至成熟65-70天。株型直立,分枝性中等,株高58.8厘米,生長勢中等偏強。花白色,自交結實性強。匍匐莖短、結薯集中、塊莖膨大速度快,單株結薯5塊左右。塊莖圓形,薯形整齊,淺黃皮白肉,薯皮略有網紋,芽眼淺。休眠期中等,90-105天。經農業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檢驗:干物質含量22.4%,淀粉含量17.8%,還原糖0.04%(收后10天測定)。適于炸片加工,炸片微黃,較平,效果與大西洋相當。區域試驗田間表現:較抗馬鈴薯卷葉病毒和馬鈴薯Y病毒,輕感馬鈴薯X病毒。較抗瘡痂病和環腐病。結薯對溫度和光照不敏感,適合春秋二季栽培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栽培技術要點:春季地膜覆蓋栽培可于2月底、3月上旬播種,秋季于8月初播種。秋季栽培所需要的種薯必須于早春繁殖,于4月底5月初收刨,以利打破休眠。生產中宜適期早播早收。采用壟作方式栽培,栽植密度5000-5500株/畝。施足基肥,一般不追肥,苗期澆一次水,現蕾期澆第二次水,薯塊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炸片加工型早熟品種春秋栽培和早春保護地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