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桂審薯2004001號
品種來源:美國用B5141-6(Lenape)作母本,旺西(Wauseon)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978年由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引入我國。
報審單位: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品種,生育期從出苗到植株成熟90天左右,株形直立,莖稈粗壯,分枝數中等,生長勢較強。株高50 cm左右,莖基部紫褐色。葉亮綠色,復葉大,葉緣平展,花冠淡紫色,雄蕊黃色,花粉育性差,可天然結實。塊莖卵圓形或圓形,頂部平,芽眼淺,表皮有輕微網紋,淡黃皮白肉,薯塊大小中等而整齊,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中等,耐貯藏。蒸食品質好。干物質23%,淀粉含量15%-17.9%,還原糖含量0.03%-0.15%,是目前主要的炸片品種。該品種對馬鈴薯普通花葉病毒(PVX)免疫,較抗卷葉病毒病和網壯壞死病毒,不抗晚疫病,感束頂病、環腐病,在干旱季節薯肉會產生褐色斑點。
產量表現:2002年在南寧和那坡縣進行冬種篩選試驗(15個品種),產量為1485.6kg/667m2,比本地對照品種思薯1號增產134%。2003年3-6月在那坡、上林進行春夏繁種試驗,667m2產種薯分別為2250 公斤和2376.0公斤 。2003年10月-2004年2月初,用那坡自繁種薯在北流、上林、岑溪、浦北、武鳴、博白、橫縣、平果等地進行秋種試驗,平均產量為1074.4 kg/667m2 ,比本地對照品種思薯1號增產60.4%。2003年11月-2004年2月,南寧冬種平均產量1274.8kg/667m2 。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作無茄科及胡蘿卜等作物,排灌良好,質地疏松、肥力中上的壤土種植。2、種子處理。 每667m2用種薯125~150公斤。一般要求整薯播種,較大的種薯可按芽眼切塊播種,縱切成25-50g的薯塊,每塊帶1-2個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爛種,同時須用95%的酒精對切刀和切板進行消毒。薯塊切口沾上草木灰。種薯可用5mg/kg赤霉素溶液浸泡10分鐘左右或用1?2%的硫脲噴灑種薯,選擇陰涼處,埋入濕沙中催芽,注意不宜澆水過多,防止爛種爛薯。3、適時播種和栽培密度。冬種宜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播種,每667m24000-4500株。4、肥水管理。重施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每667m21500?3000公斤,種肥每667m2施復合肥25?50公斤,撒施于種植溝內。播種后25-30天,結合施肥培土,每667m2追施尿素4-5kg;現蕾期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每667m2施硫酸鉀15kg、尿素10kg;塊莖膨大期用0.3%的尿素與0.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或0.3%的硝酸鉀進行葉面噴施。土壤要保持濕潤。5、注意防治病毒病、晚疫病、蚜蟲、馬鈴薯瓢蟲、地老虎等病蟲的危害。6、適時收獲。當馬鈴薯生長停止,莖葉逐漸枯黃時,即可采收。
自治區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馬鈴薯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桂南、桂中地區冬種;桂北地區秋冬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