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九茄3號
申 請 者:吉林市農業科學院(吉林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育 種 者:吉林市農業科學院(吉林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品種來源:是以2個高世代自交系A35-3為母本,以B75-1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茄子一代雜種。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種。從播種到商品果采收104天左右。種子腎形,黃色,千粒重約5.0克。幼苗子葉為綠色,幼苗莖為紫色。株型直立,株高100厘米,生長勢強,主莖綠紫色,葉片綠色,心葉帶紫暈,葉脈紫色,葉緣缺刻程度中等,花冠淺紫色,始花節位平均7-8節。四門斗開花枝條最大葉長22-24厘米,寬14.5-15.5厘米。嫩果黑紫色,有光澤,長棒形,果臍端圓形,果面光滑無條紋。果萼大小中等,刺少,近果萼下端顏色淺紫色。對茄果縱徑22-27厘米,橫徑4.5-5.0厘米,單果重150-210克。果肉淺綠色,果肉硬度中等,果老熟后褐色。人工接種試驗鑒定為中抗黃萎病,田間自然發病調查抗褐紋病(R)。
產量表現:2022-2023年“九茄3號”品種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4546.4千克/公頃,比對照沈茄一號增產11.3%。2023-2024年,“九茄3號”品種兩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6641千克/公頃,比對照沈茄一號增產10.8%。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一般在3月初播種,種子播前消毒,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鐘,然后沖洗干凈,備用。覆土1-1.2厘米,苗床土用育苗基質,7天左右出苗(50%以上植株幼苗子葉展開)。
3、定植:冷棚4月20日以后,每公頃定植26000株左右,株行距33×100厘米。
4、施肥:整地時,每公頃施有機肥1000公斤及適量微生物菌肥,定植時施入防白粉虱、薊馬藥片。隨緩苗水滴灌適量養根肥料。門茄長至3-4厘米時開始追肥灌水,每公頃滴灌氮磷鉀平衡肥30公斤。以后每隔10-15天,沖施氮磷鉀復合肥和中微量元素。生長期適時沖施養根肥料。
5、栽培管理:出苗后及時除草間苗,苗床保持見干見濕為宜,白天溫度22-24℃,夜晚15-17℃左右,控水控溫,避免幼苗徒長。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25-30℃,夜晚15-18℃。最好選擇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的沙質壤土栽培,忌重、迎茬栽培,應實行3-4年輪作,及時打掉門茄以下側枝及底葉,利于通風透光。
6、病蟲害防治:薊馬,用低毒的觸殺、胃毒農藥噴霧防治。
7、制種技術:父母本種植比例1:3左右,父本比母本早播7-10天,6月中旬至7月初,選擇母本第二、三層花授粉,每株留5-6個雜交果。去除雜株、病弱株。
認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吉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指南-茄子》,通過認定。吉林省各地區保護地均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