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⑵品種來源:從泰國無筋菜豆的天然變異株經系統選育而來
⑶特征特性:春季和秋季均可栽培,從播種到收獲65天左右;田間長勢較強,整齊度好;植株蔓生,主蔓長2.7米以上,主蔓結莢為主;生長勢強,第一花序著生節位3~5節,每花序成莢3~4對;豆莢長條形,莢長22厘米,寬1.21厘米,厚0.9厘米,嫩莢紫色,單莢重22~28克;種子腎臟形,種皮淺黃色,百粒重32.3克。
⑷產量表現:多點區域試驗的春播平均畝產2134.16公斤,比紫色春秋菜豆和泰國無筋菜豆分別增產13.38%、18.04%;秋播平均畝產2273.75公斤,比紫色春秋菜豆和泰國無筋菜豆分別增產14.59%、20.43%。生產試驗,春播平均畝產為1885.64公斤,比紫色春秋菜豆和泰國無筋菜豆分別增產9.86%、18.30%;秋播平均畝產為1995.45公斤,比紫色春秋菜豆和泰國無筋菜豆分別增產10.44%、13.59%。
⑸栽培要點:四川省內春秋均可播種,適宜播期春播為3月中上旬~4月上旬、秋播為7月下旬~9月上旬。一般采用直播,畝用種量1.5公斤~2公斤適宜密度畝種植2300窩,每畝6000株左右。氮、磷、鉀肥合理配搭,每畝底肥施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30~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尿素4公斤;或施用復合肥30公斤。開花前不宜追肥。追肥應在花期后,每采收1~2次追施鉀肥和尿素6~10公斤/畝,中后期可以配合追施速效性的碳酸氫銨5~7公斤/畝。根據田間情況注意灌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但田間不能積水。及時搭架引蔓;以人字架為好,能增強通風透氣,減少落花落莢。必須隨時檢查、防治蚜蟲、地老虎、螨類、豆野螟、春蟓等。及時防治枯萎病、病毒病、銹病、灰霉病等病害,采取綜合措施,施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必須按商品性狀及時采收,促進開花結莢,增加產量。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菜豆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