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酉甜紫紅
作物種類:蕎麥(甜蕎)
品種來源:地方品種經多年系統選育
申請者: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育種者: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育種人: 孫學映、張莉、孫江容、曾新宇、朱體超、但方、陳星宇、晏世輝、王傳德
特征特性:甜蕎栽培種,全生育期71d,花期40d以上;株型半緊湊,株高73.4 cm;莖桿紫色,主莖分枝2.6 個,主莖節數7.2節;葉片心形、紫色;傘狀半緊密花序,花玫紅色;籽粒三角形、成熟前紅色、成熟后深褐色、表面光滑,千粒重28.0 g。蛋白質20.7 %,脂肪1.7 %,碳水化合物58.4 %,灰分7.1 %,膳食纖維32.1 %,總黃酮含量450 mg/100g。
產量表現:2021~2022年重慶市兩年區試平均產量92.8 kg/667m2,比對照酉蕎2號減產11.07 %。2022年重慶市甜蕎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11.7 kg/667 m2,比對照酉蕎2號減產4.67%。
栽培要點: 1.土壤:宜選擇排水性良好的壤土。2.播期:春播2月下旬~3月中旬,秋播8月中旬~9月上旬。3.播種規格及密度:行距0.33m,窩距0.2m,每窩留5苗,種植密度約5.0萬株/畝。亦可采用條播或撒種。播種后用細土蓋種,宜淺蓋。4.肥水管理: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 kg、復合肥30~50kg作底肥,翻耕前均勻撒施。苗期根據苗情可追施尿素5~6 kg/667 m2。春季雨水較多,注意開溝排水。5.病蟲害防治:蕎麥抗病蟲能力較強,一般發生較輕或不發生,可不防治。6.雜草防治:整個生育期間注意防治雜草。雜草防治是田間管理的難點,采用中耕除草或人工拔除。7.收貯:蕎麥田間易落粒,宜提前收獲。收獲后可后熟幾天再脫粒。如果留作種子,籽粒不宜高溫暴曬,以陰涼處晾曬或風干為主。
適宜重慶農旅融合產業化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