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川球蓋2號
申請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市科創菌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成都市科創菌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甘孜州瀘定縣田壩鄉上松村關山腳下野生菌株馴化選育
特征特性: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菌絲白色絨毛狀,粗壯,氣生菌絲明顯。子實體幼菇菌蓋近半球形,表面有纖毛狀鱗片,濕潤時表面稍有黏性。菌蓋顏色紅褐色至深酒紅色,邊緣內卷,常附有菌幕殘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為白色,孢子彈射后逐漸變成紫黑色。孢子印紫褐色,孢子棕褐色,橢圓形,直徑11~20微米×6~9微米。菌柄中生,白色至淡黃色,近圓柱形,部分基部稍膨大,柄長5~20厘米,柄粗2~4厘米,早期中實有髓,成熟后逐漸中空。從播種到初始現蕾最早30天。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4~28℃;子實體形成最低溫度4℃,生長發育最適溫度8~18℃。
品質:子實體鮮品粗多糖含量為0.60%,粗纖維含量1.2%,蛋白質含量為2.82%,17種游離氨基酸總量達到2299毫克/千克。
抗性:栽培試驗及多點試驗未見特異性病害。
產量表現:連續兩年多點試驗表明,在大邑元興和崇州羊馬兩地平均產量分別為2580.86公斤/畝和2517.64公斤/畝,比對照‘大球蓋菇1號’分別增產11.48%和14.22%。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培方式:適宜露地、大棚、果園及林木下栽培。②栽培季節: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最適播種期,11月至次年4月為出菇期。③栽培料配方:栽培料配方為稻殼50%,玉米芯50%,提前2~4日混合預濕。④整地做廂:一般廂面寬60~70厘米,過道寬30~40厘米。⑤鋪料:鋪料厚度15~20厘米,鋪料10~15公斤/平方米(以干料計算)。⑥播種覆土:撒播或者穴播,表面覆蓋3厘米左右的土壤,最后在畦面上覆蓋少量稻草或樹葉保濕。⑦出菇管理:菌絲生長期間保證土壤表面濕潤,菌絲長滿時,露地及大棚栽培需蓋3~4針遮陽網,林地根據遮光情況可以不搭遮陽網。⑧采收:從鋪料播種到采收露地40~60日,大棚30~50日。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于四川平壩地區露地、大棚、果園及林木下栽培,一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最適播種期,11月至次年4月為出菇期。林地因溫度比露地偏低,可在9月上中旬播種,11月上中旬開始采收。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冬季氣溫低于4℃就不出菇或很少出菇,春夏氣溫高于30℃出的菇柄細長,易開傘。建議早播種早出菇,冬季搭建大棚覆蓋黑膜保溫保濕,春夏加強通風換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