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中農耳1號
申請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 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 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寶53×桂耳01
特征特性:菌棒潔白均一,出耳整齊,子實體單片簇生型,耳基中等大小。鮮耳耳片長度16.3~30.5厘米,耳片寬度9.1~28.3厘米,耳片厚度0.18~0.26厘米。耳片質地軟,邊緣有少量波褶,腹面極少皺褶、紅褐色,背面灰白色、絨毛長且較密。干耳腹面黑褐色,背面灰色。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4~28℃,最適生長溫度為25℃;子實體適宜生長溫度為18~25℃,最適溫度為20~23℃。
品質:干耳多糖6.21%、蛋白質7.01%,氨基酸總量5.22%。
抗性:田間試驗顯示該品種抗油疤病能力強。
產量表現:折徑20厘米×長48厘米料袋生產,連續兩年省內多點試驗,平均干耳產量為166克/袋,比對照‘上海1號’增產7.79%。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培方式:熟料袋栽。②栽培配方:主料為木屑、玉米芯、米糠、棉籽殼,輔料為麥麩、玉米粉、石灰、石膏。③栽培季節:適宜12月制袋,次年4~10月出耳。④發菌管理:18~25℃控溫、避光發菌。⑤出耳管理:控制出耳棚內溫度18~28℃,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光照強度控制在晴天250~500勒克斯為宜,通風良好。⑥采收:子實體8~9分成熟,即光滑面耳灰快要完全消失時采收。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秋冬制袋,仲春至初秋出耳。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品種缺陷:該品種為白背毛木耳,適宜出耳溫度較低,出耳期需水量大。防范措施:適當提前生產季節,且選擇溫度較涼爽的區域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