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育種者:萬群 熊維全 黃艷飛 謝尚春 張金容 閆凱 曾先富 李昕竺 王慧
品種來源:酒紅大球蓋菇的變異菌株。
特征特性:本品種屬于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孢子深紫色,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2~25微米,寬6~9微米。菌絲體白色絨毛狀。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黃色(與傳統品種酒紅色菌蓋對比鮮明),半球形,直徑3~15厘米,菌肉白色肥厚。菌褶初期為淺灰色,后漸變成灰黑色。菌柄中生,白色至淡黃色,柄長3~12厘米,柄粗2~6厘米。菌環淺黃色,深裂成若干片段,先端向上卷與菌蓋連接在一起。菌絲生長適溫24~28℃,子實體形成適溫12~25℃。
品質:經檢測100克黃球蓋1號鮮菇中含粗蛋白2.52g,比對照高19.4%;粗纖維1.41g,比對照低31.9%;氨基酸2.14g,比對照高5.9%;碳水化合物4.89g,與對照相當;多糖0.31g,與對照相當;總黃酮2.1mg,比對照高16.7%;維生素C0.593mg,與對照相當。
抗性:經多年多點栽培試驗沒有查見病害發生。
產量表現:多點試驗平均產量2065.4公斤/畝,與對照大球蓋菇1號產量相當。
栽培技術要點:①四川地區9月中旬至10月底播種。②培養料處理:稻殼40%~50%,玉米芯50%~60%,提前2~4天加入1%的石灰混合,充分預濕。③鋪料:每平方米鋪料10~15公斤,鋪料厚15~20厘米,廂面寬60~80厘米,溝寬40厘米。④播種覆土:將菌種捏碎均勻撒在料面上,覆蓋一層培養料后覆土3厘米,或者在栽培料上間隔10厘米挖一個播種穴,放入菌種,填平后覆土3厘米。每畝用種量150公斤。⑤覆土后搭棚覆蓋4針以上遮陽網或者黑色棚膜,發菌期間保持土壤濕潤,40~50天即可采收。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四川省適宜種植大球蓋菇的區域都可以種植黃球蓋1號。一般在秋季9至10月播種(攀西地區及三州除外),11月至翌年4月采收。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品種缺陷:播種后,氣溫持續超過30℃,菌絲活力會急劇下降。預防措施:選擇適宜季節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