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
育種者:熊維全 曾先富 李昕竺 馮海鷹 何江蓉 廖志勇
品種來源:阿壩州馬爾康縣松崗鄉海拔3000米野生菌株。
特征特性:分類為菌物界(Fungi),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靈芝科(Ganodermataceae),靈芝屬(Ganoderma)。菌絲具鎖狀聯合,濃密、粗壯。子實體扇形或半圓形,有同心輪紋和放射狀條紋,芝體生長期間菌蓋光澤度好,初期鮮亮黃褐色,邊緣白色至淺黃色,成熟后紅褐色。無柄或柄短,著生基部厚達2~6厘米。菌肉白色,孔口表面白色、致密、近圓形或多角形。菌蓋大小5~15厘米×8~20厘米,厚1.0~1.8厘米。孢子粉較少,擔孢子大小10~11 × 5~7 微米,卵圓形,頂端平截,淺褐色,雙層壁,內壁具小刺。生產周期90~120天。菌絲生長溫度范圍8~32℃,最適22~26℃;出芝溫度范圍15~28℃,最適18~25℃。
品質:蛋白質21.5%、灰分3.3%、多糖1.3%、三萜0.45%、17種氨基酸總量0.14%。
抗性:菌絲生長旺盛,抗病抗雜能力強,子實體生長階段未出現病害。
產量表現:開口出芝平均生物轉化率為26.0%,比對照高11.0%;覆土出芝平均生物轉化率為30.4%,比對照高11.4%。
栽培技術要點:①栽培方式:代料栽培。②栽培季節:蜀芝1號屬于中溫靈芝品種,四川平壩區最適出芝時間為4~6月,制袋時間1~3月份為宜;高原地區出芝時間為6~8月,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制袋時間。③袋栽配方:雜木屑60%,棉籽殼20%,麩皮15%,玉米粉3%,石膏1%,糖1%,含水量60%。④菌袋培養:菌袋接種后前7天置于25℃左右溫度下培養,促進菌絲萌發,7天后將培養室溫度調至22℃左右,整個培養過程中保持培養室黑暗,空氣清新,定期通風換氣。⑤出芝方式:菌絲滿袋后,經過10天左右的生理成熟期,及時搬入出菇棚進行出菇管理。可直接排袋出菇、脫袋覆土出菇、劃口墻式覆土出菇。⑥溫度管理:最適溫度18~25℃。溫度超過30℃,子實體畸形,分支多,甚至出現菇蕾死亡或不出菇現象。⑦濕度管理:子實體形成與生長期間保證空間濕度90%左右,避免出菇口干燥不出菇或形成老僵菇。⑧光照管理: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3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強度,同時保持菇棚內光線均勻。⑨采收:當靈芝表面變褐色,菌蓋邊緣白邊消失,開始彈射孢子時,便可采收。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合四川平壩及高原地區種植。最適出芝時間:平壩地區以4~6月、高原地區以6~8月為宜。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農業設施條件下,如遇高于28℃以上的極端天氣,子實體色澤變淺,菌柄會增長。選擇適宜的栽培區域,搭建設施大棚,控制好棚內溫度。











